冬日济南,晴朗无云。当地的解放军960医院内,来自上海的小伙子静静躺在床上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久后,这些“生命种子”将移植到罹患白血病的幼儿体内,小伙子淡定说道,“捐献造血干细胞,供受双方是双盲的,只知道对方是个孩子,希望在这严寒时节能给这个家庭送去一点暖意和曙光!”

小伙子叫王一休,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去年刚入学的医学博士生。去年5月,首次收到中华骨髓库初筛配对电话时,他便毫不犹豫答应了,“我是医学生,理应救助生命!”

28岁的王一休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医学院,2012年大二时,作为红十字会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一员,积极参加献血;当中华骨髓库来到学校宣传时,小王二话没说填表入库,“我记得当年的形象大使是姚明,填表那一刻并没想到会愿望成真,毕竟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概率还是很低的。”

去年5月,当被通知造血干细胞初筛配对成功,他点头同意;6月进行高分辨配对,再度成功!小王感慨,“2020年对我来说意义非凡。9月来到上海,前往最心仪的肿瘤医院攻读博士生;这入学前的配对成功,更让我觉得,这就是爱的接力与传承!”

小王的义举在他自己看来,是爱的接力。他告诉记者,身为肿瘤科医学生,看到太多家庭的悲观与绝望。他还记得,自己姐姐的孩子不到一个月即被诊断为罕见病,姐姐在电话那头哭得泣不成声,自己也跟着心碎的感受。

小王的母亲2018年遭遇重大车祸,转诊时是好心的同学帮忙垫付费用、积极献血,帮助自己渡过难关。他直言,“我感恩社会的援助、人间的爱心,自己也有责任将这份爱传递给别人,让濒临绝望的家庭看到曙光!”

去年11月,造血干细胞采集因受者身体状况一度不佳,拖延至今。今年元月再度启动。本想悄无声息回济南完成捐献,可小王在向复旦大学医学院请假时,被老师同学发现了这一“凡人义举”。王一休的老师、肝脏外科主任王鲁教授得知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时,表示大力支持,并替他安排好休假,鼓励他坚守这一份对生命的关爱之心。

1月5日,小王抵达济南,此后每日注射两次粒细胞刺激因子,昨天上午启动第一次采集,按计划,如果采集数量够则“大功告成”,如不够则明日开展第二次采集。“目前除了腰有点酸,其他没有不适。预计捐献完毕后,13日做完核酸检测就能回上海。”这位暖男医学生说,“希望这些干细胞可以帮助素未谋面的小朋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