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上下班高峰期,珠海往返中山坦洲的各条道路因为车流超负荷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拥堵。过去一个月,珠海交警联合中山坦洲交警运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对珠坦往返交通进行了各类精微手术调整,每天往返两地出行的数十万人有了新的变化。

每天三股车流经造贝路涌入坦洲

家住坦洲每天往返珠海的市民,如果在金湾、斗门、南湾、横琴上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晚高峰从珠海大道、金琴快线一路返回,经过南屏大桥时开始排队的壮观场面。这条通往坦洲的道路,珠海人习惯称为造贝路,实名为新珠路。从此一路往前,过了翠屏路口便是坦洲潭隆南路。

这两条路都是城市主干道,承载着从坦洲和珠海各片区席卷而来的数万车流。在洪鹤大桥、金琴快线部分路段相继通车后,自金湾、横琴等方面进入坦洲的车辆速度明显提升。

当上述三股以上的车流以更快的速度汇聚到新珠路进入坦洲的时候,这里的瓶颈效应愈发凸显。晚高峰车辆排队的长度从坦洲潭隆南路信号灯一直排过翠屏路口,再沿着金琴快线一直排过南屏大桥。最严重的时候,可以一直排到华发商都。

如何让洪鹤大桥、金琴快线这样的重大惠民工程发挥更大的作用,解决珠中交界处的拥堵、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便成为珠海交警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条横跨珠中两地“绿波带”形成

由于该路段的交通组织和信号灯调整涉及珠海、中山两地,今年4月,珠海交警开始走访中山坦洲交警,和驻点坦洲服务的广东振业优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们商议两地道路交通优化事宜。

现场调查发现,潭隆南路、新珠路拥堵的第一个原因是高峰期车辆明显增多的情况下,坦洲界内潭隆南路交环洲南路的直行绿灯时间和平峰期差不多,尽管新珠路翠屏路口的绿灯时间延长,但坦洲那边过不去。两个路口的信号灯需要联调联控。

坦洲和珠海的信号灯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控制系统,连计时器模式都不一样。珠海这边的信号灯是交警支队后台统一计时,统一配时调控。到了7时就自动执行早高峰配时方案,坦洲的信号灯是依靠路口控制机自带计时器,时间走偏了需要人每天到现场手动调控。

所以第一步是两地同步校准计时。坦洲交警把计时校准后,接下来对照珠海这边的方案开始修改坦洲路口的配时。早上出坦洲方向拥堵,两地信号灯出坦洲方向绿灯都由一个周期一次绿灯,变为两次绿灯。晚上反过来也是一样,回坦洲方向改为一个周期两次绿灯,这样就和珠海新珠路翠屏路口放行方案保持一致了。

两个路口的绿灯时间差也设计好了,车辆从一个路口绿灯出发,到下一个路口也刚好差不多就是绿灯。这也是珠海第一条横跨两地有效疏解大股潮汐交通流的“绿波带”。

信号灯调完,就到路面交通组织了。潭隆南路往珠海方向上原先有一个掉头口。高峰时,车辆从这里掉头对往来珠海坦洲的直行车影响很大,特别有一些大车,容易从这个掉头口逆行,非常危险。为此,珠海交警主动封闭了该掉头口,对临近路口的施工出入口实施新举措:高峰期大车禁行。组合拳打出去之后,这里的高峰期车辆排队平均长度由原来的2公里缩短为1公里多,通行效率优化了40%。

撤销不合理斑马线解决人车冲突

今年,翠微西路晚高峰开始出现拥堵,排队长的时候,会排到前山沃尔玛超市。

珠海交警实地勘察,发现拥堵的源头竟然是一条不合理的斑马线。斑马线位于中山坦洲十四村的网髻路。这条路不宽,但两边居民楼、商铺林立,人口密度高,过马路的人数量非常庞大。如果一旦因为人车冲突发生交通事故,交通立刻陷入瘫痪。

珠海、坦洲两地交警协商之后认为,撤销不合理的斑马线,让过路居民前行约40米到翠微西路口的斑马线过马路为更优选择,这里道路宽敞,且有专门的人行信号灯,安全系数也更高。坦洲交警找到了当地居委会,就撤销斑马线征求意见,最终取得了当地居民的理解。

两地交警建微信群快处轻微事故

坦洲与珠海最大的交通流来自于南坦路交105国道。这里的信号灯同样是需要横跨两地联调联控。南坦路上,华威路口的信号灯是珠海管,环市东南路路口的信号灯是坦洲管。经过两地联调后,信号灯配时进一步优化。

作为车流量最大的区域,轻微事故自然少不了。由于地处珠中交界,南坦路上坦洲段发生了事故,即使珠海交警就站在事故现场10多米的位置,他也不能上前执法。

两地不但需要信号灯联调联控,还需要联勤。双方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一地有事故,另一地交警看到,先上前引导司机把车开到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再在微信群里通知另一地交警赶来处理。

自珠海“民生微实事”行动开展以来,珠海交警以问题为导向,着力于给驾驶员和车主输送“干货”,增强市民获得感。珠坦两地交警经过这轮磨合,配合更加默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合作成果。

(文/图何叶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