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公司业绩飞出“黑天鹅”!1月25日晚间,青松股份(300132)披露公告,公司预计2021年最高预亏9.2亿元,这也将是青松股份上市以来首度年报亏损。股价创新低叠加业绩预亏的利空下,不免让青松股份2.25万户股东感到心慌。青松股份业绩亏损背后,子公司诺斯贝尔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斯贝尔”)商誉等计提减值准备成拖垮业绩的主因。北京商报记者还发现,诺斯贝尔刚刚完成业绩对赌。
年报将现上市首亏
从披露的数据来看,青松股份2021年营收、归属净利润双降。数据显示,青松股份预计2021年实现的营业收入为36亿-38亿元,同比下降6.85%至1.68%;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亏损约8.2亿-9.2亿元,同比下降277.95%至299.65%,同比由盈转亏。报告期内,青松股份预计扣非后净利润亏损8.24亿-9.24亿元,同比下降281.74%至303.8%。
据了解,青松股份于2010年10月26日上市。上市之后,青松股份在很长一段时间主要从事松节油深加工行业的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2019年4月青松股份完成对诺斯贝尔90%股份的并购后,青松股份的业务板块中新增了面膜、护肤品、湿巾等化妆品的设计、研发与制造业务。至今,青松股份主要业务围绕上述两大板块展开。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自上市以来,青松股份的整体业绩还可以。Wind数据显示,2010-2020年青松股份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0.42亿元、0.21亿元、0.32亿元、0.29亿元、0.52亿元、0.11亿元、0.33亿元、0.95亿元、4亿元、4.53亿元、4.61亿元。前述数据可以看出,2016-2020年青松股份的归属净利润保持逐年增长态势,2020年业绩也是青松股份上市以来的高光时刻。
显然这样的好光景不长。若2021年业绩最终亏损,青松股份将现上市后年报首亏,也是上市后交出的最差成绩单。
需要注意的是,1月25日青松股份股价走势疲软,当日青松股份收跌5.81%,收9.41元/股。1月25日盘中青松股份一度创9.4元/股的年内新低。
在披露业绩巨亏的公告后,青松股份的投资者也心慌慌。有股民直言“割掉吧!预告太吓人了”,也有股民庆幸“好险,差点就买了这股”。
东方财富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青松股份的股东人数约2.25万户。
诺斯贝尔承诺期刚过业绩就“变脸”
对于投资者而言,青松股份业绩亏损的原因更为受关注。其中化妆品业务亏损系青松股份业绩亏损的主要因素。
青松股份谈到,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上游供应链紧张等因素影响,化妆品主要原材料价格呈持续上涨趋势,导致报告期内化妆品业务生产成本上涨,对产品毛利率构成较大压力。受前述因素等影响,公司全资子公司诺斯贝尔报告期内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4亿-26亿元,同比下降;经营净利润(不含计提长期资产减值)预计为-3500万元至0万元,同比大幅下滑。
“公司于2019年4月完成对诺斯贝尔90%股份的收购,将合并成本超过诺斯贝尔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约13.66亿元确认为商誉。报告期内,诺斯贝尔受疫情冲击、行业监管政策调整、行业增速下滑及竞争格局变化等因素影响,商誉出现减值迹象;同时,公司对诺斯贝尔各项资产进行了初步清查,对各项资产减值进行评估和分析。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本报告期拟对商誉及诺斯贝尔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为86000万-96000万元”,青松股份如是表示。
在投融资专家许小恒看来,商誉犹如一把无形的利刃,一旦收购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就会引发商誉减值风险,进而吞噬公司利润。
而在2020年,青松股份半数以上的利润由诺斯贝尔贡献。数据显示,诺斯贝尔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6.71亿元,营业利润33346.05万元,毛利率22.36%,实现归属于诺斯贝尔所有者权益的净利润28923.17万元,其中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的净利润27565.62万元。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诺斯贝尔刚完成业绩对赌。收购诺斯贝尔时,业绩承诺方承诺诺斯贝尔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合计实现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不低于7.28亿元。青松股份披露的公告显示,诺斯贝尔2018-2020年度累计已完成承诺业绩。
可以看出,诺斯贝尔业绩承诺期刚过,业绩就出现大幅下滑。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认为,并购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外延式扩张不是儿戏,要紧盯并购标的资质,谨防未来业绩不达预期而侵蚀上市公司业绩。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青松股份董秘办公室进行采访,但对方电话并未有人接听。
许小恒还表示,根据以往经验,不少公司因并购标的完成业绩对赌后,业绩大“变脸”而收函,青松股份的相关情况也恐被追问。
诚然,1月25日恒泰艾普、星辉娱乐、天舟文化等个股就因2021年业绩预亏而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关注函中,恒泰艾普、星辉娱乐、天舟文化均涉及商誉减值的问题。
另外,青松股份预计松节油深加工业务2021年也出现下滑。青松股份具体谈到,报告期内松节油深加工业务主要原材料以及辅料、燃料等价格上涨,同时随着竞争对手复工扩产,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未能向下游传导,产品毛利率较去年同比下降,影响净利润。(刘凤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