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粮食目前还卖不了,价格也不合适。”2022年春节临近,邱忠辉始终未能下了卖粮的决心。2021年他种的玉米遭遇减产,按照春节前的价格卖,他注定要亏损,所以还想再等等。
武城县隶属山东德州,这里雨热同期、四季分明,京杭运河从城边缓缓流过,粮食种植的禀赋良好。农业是武城立县之本,玉米是武城县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超过60万亩,产量约36万吨,涉及农户4万余人。
祖祖辈辈这里的农民依赖着土地,一年一年在辛勤的耕作中期盼收获。邱忠辉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他依靠勤劳、踏实、漂亮的农活和省吃俭用,从自家的一小块地开始,终于在两年前走上了规模经营的道路。2021年,他投资50多万元包下了500多亩土地,本来希望通过扩大规模增加收入,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进入收获季节却遇到了突如其来的降雨和一路下跌的价格。
和邱忠辉一样,武城4万多玉米种植户一年一年都在对未知风险的担忧下辛勤耕作。面对不可控制的天灾和不可预测的市场,他们无能为力,有没有一种方法能保障农民的基本收益?在中央一号文件上看到“保险+期货”后,武城县委县政府意识到这种模式值得尝试。
“武城是农业大县,也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稳产保供方面,积极争取大商所指导支持,连续两年开展‘保险+期货’项目,加大金融工具综合运用,有效转移价格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创新打造了‘保险+期货’+差别定价+银行信贷+卫星遥感+基差收购的玉米全产业链风险管理‘武城模式’,探索出一条财政金融融合支持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武城县委书记朱恩鹤表示。
2021年,在大商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由浙商期货和太保产险共同承保的武城县玉米收入保险试点项目顺利实施。玉米收入保险是由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共同承保产量端和价格端的综合型保险。在保障期限内,不管是产量降低还是价格下跌,只要农户的种植收入低于约定的收入水平,就能得到赔付,“低多少、赔多少”。全县16597名农户同时得到了价格端和产量端的保障,当年赔付总额超过800万元。
因此,正当邱忠辉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收到了玉米收入险的赔付款。更让他更惊喜的是,他卖粮的渠道也有了着落。在保险公司的指导下,邱忠辉来到武城县众祥农业,在这里他学了一个新名词——基差收购。众祥农业的负责人张基民把他带到电脑前,打开行情软件讲解道:“咱们和期货公司合作开展基差收购的业务,根据期货价格,约定一个收购价格。你看这是今天的期货价格是2690元/吨,现货价格是2640元/吨左右,就是-50元/吨的价差。两个月之内你可以在觉着价格合适时点价,涨价的时候可以二次点价,再点价的时候就按照点出来的价格再给你结算;要是没涨价,就按照约定的价格。”
“武城县一直是我们‘保险+期货’业务的重要阵地。一直以来,浙商期货致力于实现‘让期货更简单’的工作目标,让更多农户也能使用专业的期货工具。武城县特有的银行信贷+收入保险+基差收购+粮食商行的创新做法,打造了期货助农的‘武城模式’。”浙商期货的孟杜豪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临近年关,邱忠辉按照基差,卖完了所有的粮食。种了半辈子地的他还是第一次知道收入能保险,卖粮能自己点价,他心里既踏实又有些怅然:“时代变化太快了,将来只懂种地也不行,要学的太多了。”
不过,他也对未来更有信心,打算继续扩大规模。“我还是争取多租点地,要是种的地多了,收的粮多了,一斤多卖两三分,咱就有钱可赚,明年争取把我所有的地块能签单的都签上‘保险+期货’!”他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