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浙江地区商业历史悠久,营商理念却一直守正出新。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区,浙江凭借区位优势迅速发展,大宗商品贸易活跃度领先全国。近年,浙江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兼具良好口碑和影响力的大型产业服务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他们经受住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转折与历史性波动的考验,完成了从传统贸易商到现代产业服务商的蜕变。而在背后支持他们的,正是期货和衍生品在浙江实体产业生根发芽、深耕赋能的深厚力量。


(相关资料图)

他们先于全国众多实体企业开启了衍生品的运用,通过期现结合、套期保值和期市点价等手段,规避价格风险对自身的冲击并获取稳定收益,在不断学习与创新应用衍生品的过程中,不仅自身稳稳地走在行业前列,业务持续扩张,还在众多产业领域播下先进风险管理理念和模式的种子,掀起国内实体领域现代风险管理、运营体系的改革升级风潮。

追光而遇见期货

浙江重商,这种传统对当地人生产经营、开拓市场、有效进行商贸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当地民营经济发达,参与者众多,大大活跃了市场和交易。同时,作为国内沿海经济开放试点地区,许多进出口贸易企业也在浙江快速发展起来。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浙江商人也总是大胆挑战陌生领域。他们深谙中国的国情和发展,关注国内外商业环境,能够敏锐察觉市场变化,这种敢于尝试、勇于挑战的精神,使浙江贸易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使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调整量价时空功能。

2011年,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欧债危机造成外围需求坍塌的背景下,国内企业不断降低自身成品库存、加快内部周转,大幅减少对原料的需求,大宗商品市场被推到周期拐点。很多传统贸易商手中货值持续下跌,销售却不顺畅,库存风险较大。当时,承载能力较弱的对手方,对远期预售合同毁约的情况比比皆是。

但在这种极具挑战的市场环境下,一些有色领域的企业却显得尤为从容。有色金属作为国内最早使用衍生品的产业之一,2011年前后,有色品种期货市场已经相对成熟。领域内很多企业在市场波动加剧的情况下都能借力期货沉着应对。

这种情况吸引了浙江贸易商的广泛关注。如今大宗商品年出库量达到550万吨、年营业收入逾300亿元人民币的杉杉物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杉杉物产)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候,杉杉物产还是衍生品领域的“小白”,总经理邹旭凌在进出口贸易市场沉浮多年,听说过衍生品风险高,也听说过衍生品能赚钱,面对各种江湖传闻有些迷茫。但他也把这些有色和化工企业的优势看在眼里,认为还是要试试。

“为了更快地了解‘真相’,我们开始频繁与业内先进企业和期货公司沟通交流,希望能从中学习一些经验。”邹旭凌向期货日报记者介绍,窘迫的生存环境提升着他们的求知欲和行动力,他们很快就发现了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十分贴合企业日常经营所需。

“期货具有发现价格、规避风险、资产配置的功能,如果能够合理使用,就有利于公司的长远稳健发展,我们开始积极推动公司整体对期货的认知。”据他介绍,那时,公司邀请了行业内期现结合业务做得比较好的前辈对员工进行培训,普及用方案法管理期现结合业务、用权益法管理单边业务的方法。同时,还在内部发起期货从业资格考试倡议,鼓励大家通过考试增益相关知识。

自此,杉杉物产和浙江很多积极“突围”的贸易企业一样,开启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据邹旭凌回忆,公司从化工品期货着手,摸索着如何进行套期保值交易。“起初,我们在持仓过程中发现行情上涨期间保值空头一直在亏损,就认为这对经营效果产生了负面作用,于是仓促提前平仓了空头,裸露出现货多头,希望以此获取更多上涨收益。”结果,猝不及防遇到行情下跌,现货反而失去了保护。这个经历让杉杉物产开始对套期保值的“数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操作”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随后,杉杉物产开始在有色金属的跨期交易和天胶的非标套利上“试水”。按照既定计划开仓后,从方案设定、下单、风控等岗位全程跟踪执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算是真正地领会了期货市场的优势,就是永远有一个交易对手在远期可以对当前的经营状况提供流动性,无论是做买入保值、卖出保值还是跨期交易,更无发生信用风险之虞。”邹旭凌提到,每一次宏观周期波动导致的商品市场波动,都是一次深入理解期货市场、理解交易策略的机会。

杉杉物产的“趁势而上开新局”,正是浙江地区近年借助衍生品市场成长起来的众多产业服务商的缩影。

沐光而行求创新

守正出新是浙江人的营商理念。浙江商人在新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的当下,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各类工具的优点,在运用期货、期权等工具上胆大心细,创新性地将其与实体产业相结合,实现风险管理、采销优化、库存管理、资源变现等目标。

物产中大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物产中大化工)也是浙江当地较早涉足期货市场的贸易公司之一。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物产中大化工成立于2005年,是上市公司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物产集团)的重要成员企业。由于物产集团曾有参与期货的经历和经验,物产中大化工成立不久便踏入期货市场,通过专业的研究院和期现交易团队,在期货端买入或卖出,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该公司交易管理部副总经理高泉都介绍,物产中大化工的期现结合已经从最初的简单期货套保发展到现今的基差贸易、场内场外期权、建立虚拟工厂、产业链加工费利润锁定并存的特色化交易模式。2017年,国内市场推出商品期权,通过与金融机构沟通学习,并结合企业过去在期货方面的操作经验,物产中大化工早早认识到,利用好期权工具将成为企业探索经营发展的新路径。

高泉都表示:“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经常使用场内期权对远期采购货源进行风险管理。例如,2021年3月,为降低套保成本,买入虚值看涨期权,通过期权的超额收益弥补高价买货的亏损,有效规避了玉米市场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取得了良好的套期保值效果。”

记者了解到,以能源化工为核心业务板块之一的大型贸易商中基宁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基集团)也一直积极利用期货工具提升自身风险管理水平。中基集团在2014年进入工贸结合阶段,通过期现结合方式不断促进业务提效增收。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对衍生工具认识的加深,中基集团近年积极学习使用期权、掉期工具,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系统化的衍生品管理模式,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套保效果。这些以工贸结合为理念的业务合作模式,帮助中基集团实现了市场份额和产业利润的双重提升,并为上下游客户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际上,随着国内场内场外期权市场培育的加速,不少浙系贸易商在完成自1.0传统贸易到2.0基差贸易的基础上,已经进入探索含权贸易的3.0时代。含权贸易凭借“期权+基差”的复合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产业客户生产经营需求,尤其是对非标准品的个性化需求。它已成为当前众多产业服务商研究和使用的重点产品。位于杭州的热联集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据了解,热联集团是一家全国性的产业服务领先、运用衍生品进行风险控制的千亿级企业,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747亿元。目前,热联集团已经形成以研究为驱动、以大宗商品现货贸易为基础、提供供应链服务与开展产业链延伸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作为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的重要力量,热联集团在钢铁、橡胶等多个贸易细分行业占据头部地位。2021年,热联集团大宗商品含权贸易量超过500万吨,名义市值超过300亿元,涵盖商品种类超过10种。

和衷共济强实业

在专业人士看来,浙江经济发展增速快、质量高,经济发展均衡度也较高,这离不开贸易、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十多年来,浙系贸易商在衍生品领域持续探索,通过与上下游的基差贸易、含权贸易把更多期现模式引入黑色、化工、农产品等产业领域,将自身与上下游客户从传统的对立博弈转变成战略合作关系,掀起了产业领域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和衍生品运用上的改革升级新风潮。

在邹旭凌看来,产业链企业的诉求是从市场博弈的不确定性到套期保值的确定性。虽然很多企业逐渐认识到利用衍生品套期保值可以减少各类风险对经营的影响,但企业参与金融衍生品存在诸多痛点和难点,例如制度和流程的限制、专业人才的不足、风控体系的建设和绩效考核的科学设定等。

“现阶段,不同企业对衍生品的认知理解、利用能力、使用效率都存在差异。”热联集团高级副总裁劳洪波也提到,自身规模较大且对衍生品的利用能力和使用效率较高的产业企业可以帮助客户进行风险管理,即把产业客户的风险管理诉求和一些不确定风险转嫁到产业服务者身上,由服务者来承担基差波动的风险。对产业服务商而言,提供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服务,不仅更容易获得核心客户,而且能够提升自身服务价值。

从基差贸易角度来看,物产中大化工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差贸易实质是一种实现贸易双方价值共享的机制。“按照传统的一口价模式,贸易双方在定价上始终处于对立面,双方之间是绝对价格的博弈。”他解释,基差贸易模式则是在贸易商与下游生产企业之间建立相对平等的共赢机制,这对于保障企业生产和贸易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上述负责人表示,多年来,物产中大化工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一直以“高质量发展、无价值不分享、安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服务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广泛参与交易所各类产业服务项目,积极推广基差贸易模式,并为上下游提供所需的风险管理策略。

“作为一家大宗商品流通企业,我们深知要追求长远发展,就不能止于谋求价格运动在方向上的收益,而应当更多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产业企业。”邹旭凌也提到,在对冲掉绝大多数市场风险之后,杉杉物产的业务重心落在了基差交易上,为上下游提供的基差点价服务,起到了产业润滑剂的作用,不仅为实体企业提供了资金服务,而且满足了上游高价销售和下游低价采购的需求。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中基集团作为产业链枢纽,在升级自身风险管理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如何结合衍生工具更好地服务、增益上下游。例如,中基集团推出的为上游提供库存管理服务、为下游提供保价增值服务,有效增强了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合作韧性和综合抗风险能力。近几年,为了有效解决产业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基集团基于往年经验积累,还制定了一套全新的远期锁价方案。

其实,锁价预售原本是较为日常的业务模式,但中基集团修正并优化后的方案是针对疫情期间产业企业的痛点难点,在使用买入期货结合预售的老方案的基础上,加入期权作为补充。通过这种优化,保障了提货的灵活性、降低了采购的最终成本,同时在对客户不利情景下进一步让利,能够较大程度解决客户在疫情期间面临的各种“疑难杂症”, 尽可能地保障产业链稳定,实现产业链企业合作共赢。

“期现基差模式在现货合同中的创新应用,为现货领域企业创造了一个更亲切、更接地气的接触衍生品的途径,使上下游在受益的过程中,打破了原先对期货及其他衍生品是投入型成本业务的误区,有效提升了产业链各环节对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兴趣。”据华泰资本权现项目负责人李俊兴介绍,含权产品的兴起促使上下游产业企业对期货市场反向琢磨,潜在地促进了相关产业对期货、期权等工具的认知和实践。目前,华东地区产业主体总体上对衍生品市场的认可度较国内其他地区更高一些。

奋楫笃行开新局

随着期货市场的日渐成熟,实体企业利用期货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诉求增强,在传统产业主体缺乏相关专业团队的情况下,产业服务商发挥的空间愈发广阔。

邹旭凌提及,2020年,杉杉物产在多年套期保值、套利交易经验的基础上,对非标品套利以及跨期正套的真正逻辑驱动力及证伪的条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即经验只能证明在过去有效,并无绝对把握去应对未来,有产业认知的交易,才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目前的环境对产业服务企业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邹旭凌表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杉杉物产在维持现货渠道贸易业务的基础上,一直都在积极探索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围绕期现结合业务,深入探索基差交易、场外期权、仓单服务等各项新型业务模式,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的广度和深度。

据他介绍,杉杉物产的发展方向是为市场提供个性化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以期现结合的方式,运用衍生工具和科技手段对冲风险,以现货贸易和供应链服务为纽带帮助产业链企业管理价格风险,满足大量非标化和个性化需求。“但要做好产业服务,产业服务商自身也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

劳洪波也认为,做好产业服务,需要正确运用衍生品和专业运用衍生品。正确运用衍生品方面,本质上要严格区分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需求,不能借着套期保值的“名”来做发现价格的“实”。专业运用衍生品方面,产业公司的确定性研究是运用衍生品看见的价格制定相应的衍生品策略,解决实体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做不到”与“做不好”的问题;产业服务型公司的研究是对衍生品应用中基差与期权工具的研究,他们在基差研究上具备优势,基差是标准价格与个性化价格的连接器,基差、期权研究能够帮助产业公司拓展利润变现通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