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年来,生猪价格波动较大,周期变动频繁,面对价格周期和成本压力,猪企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行业人士坦言,积极运用金融工具能够助力企业规避风险。

随着2021年生猪价格的大幅回落、龙头企业的积极参与以及市场的全面推广,生猪期货及相关衍生品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同规模企业都已经认识到利用期货及相关工具来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养殖企业利用生猪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及时调整生产计划,还可以锁定远期价格及养殖利润,对冲生猪价格及养殖利润波动风险,实现企业稳定经营目标,保证企业现金流安全。肉类制品加工企业同样可以利用生猪期货套期保值辅助生产经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保障公司盈利。比如2021年1月12日金字火腿公告称,将开展生猪期货套期保值业务;2021年1月19日牧原股份公告称,在原套期保值品种中增加生猪。目前,金新农、天邦股份、温氏股份、德康农牧、中粮家佳康、立华股份、双汇发展、龙大美食等企业都已加入生猪期货的“套保大军”。

当前,生猪期货在现货价格风险对冲上发挥着较大作用,企业通过期货和场外期权对生猪价格进行保护,“保险+期货”便是其中一种重要方式。保险公司以在期货市场上市的农产品的期货价格作为标的,设立相应的农产品价格保险;农民或者农业企业通过购买该农产品价格保险来管理价格风险,减少或者平抑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对自身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保险公司通过购买由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提供的场外期权来对冲自身的赔付风险,达到“再保险”的目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根据相应的模型在期货市场进行对冲交易,复制看跌期权,将价格波动的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

在非洲猪瘟后的新一轮周期中,生猪市场价格多变,从去年3月的12元/公斤上涨到去年10下旬的近28元/公斤,用了不到7个月时间,随后在不到3个月时间内下跌至14.0元/公斤左右。短时大幅变化让养殖主体在丰厚利润与深度亏损之间切换,养殖主体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利用生猪期货,在预期未来生猪价格下跌,或经测算卖出期货后能够获取合理养殖利润时,就可以在对应的生猪期货合约上进行卖出套期保值,降低企业面临的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另外,在原料价格管控方面,同样可以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生猪养殖的饲料成本主要是玉米,其次是豆粕。预期未来玉米、豆粕等原料价格上涨,或想锁定一定周期内的原料成本时,就可以在对应的原料期货合约上进行买入套期保值。实际上,在养殖亏损时,饲料成本的变动对养殖企业的影响更加明显。比如去年一季度,猪价持续低迷,企业现金流紧张,但玉米和豆粕现货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豆粕,累计涨幅超过25%,折合养殖企业饲料成本增加1元/公斤以上。”徽商期货农产品研究员尉秀说。

当然,企业的风险管理并不局限于期货套期保值。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完善,生猪养殖企业还可以进行期权交易。比如,预期未来生猪期货价格大幅下跌,就可以通过买入生猪场外看跌期权来进行套期保值;预期玉米或豆粕价格大幅上涨,就可以通过买入玉米或豆粕看涨期权(场内)进行套期保值。

中信建投期货生猪研究员魏鑫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西北某养殖企业在去年生猪价格处于高位的情况下,理性分析了今年上半年的生猪市场,认为价格波动风险较大,尽管当时市场给出了利润,但该企业仍义无反顾,认为风险控制始终是最重要的,因此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在3月和5月合约上进行较大仓位的操作。之后,现货价格下跌,期货价格同样出现回落,企业在临近交割月逐步平仓,最终减少了上半年出栏的整体亏损。

不难发现,大型企业人力和财力兼具,能够直接使用期货工具,而对于风险控制能力本就较弱的中小散户来说,“保险+期货”工具就更加适用了。生猪“保险+期货”业务自生猪期货上市以来,便在全国范围开展,以帮助中小散户和养殖企业抵御市场风险。

实际上,针对养殖户的保险,不仅保障了生猪销售价格,而且保障了玉米、豆粕等饲料采购价格,养殖户的整体利润得以保证。只要养殖户能够高效完成生猪养殖,就能够获得应有利润。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养殖管理、疫情防控和降本增效上。

企业做大做强和风险控制不无关系,在企业的生产规划和经营安排上,应该逐步把期货市场给出的信息作为重要参考,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当前生猪产业仍然处于前期扩张的“余威”之下,未来仍有盈亏波动,激烈竞争不可避免。要想获得穿越周期的收益,风险控制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手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