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总书记这样形容深圳。
40年风雨,在这片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展的浪潮一直风起云涌。从昔日的海边渔村蝶变为现代化大都市,GDP超越了那些著名的“邻居”,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最好窗口。
经济学家科斯说,中国的改革从边缘开始。蛇口则是边缘改革的标志。深圳特区从蛇口工业区出发,走出了更大的天地。蛇口、罗湖、华强北……这些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地标,记录了深圳40年产业的诞生与更迭,也见证了特区经济“师夷长技”与自我创新的轨迹。
深圳毗邻香港,海外的经验源源不断地经香港流入内地,深圳是第一站。深圳所散发的开放气质,是地理的、也是心理的,是制度的、也是文化的。而深圳所蕴藏的隐性力量,则是个体的、也是集体的,是历史的、也是与时俱进的。
这种开放气质与隐性力量彼此交融,生成了一座城市与人的惺惺相惜,尤其是企业家精神的频繁互动,由此孕育了大量科技企业和现代化公司。对于这一批深圳大公司和企业家来说,他们是深圳的,深圳也是他们的。
30多年前,任正非和他的合作伙伴筹资2.1万元在深圳的蛇口创立了华为;当时30多岁的马明哲,也在深圳蛇口创立了中国平安;在这里,32岁的王石靠卖玉米赚到了第一桶金,创立了万科前身;马化腾在3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成立了最初的腾讯。
这些企业的成长经历对于现代公司治理与文化、商业模式的探索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从深圳起家的企业家,也与深圳一起具有相同的特质。
他们的成长背景、行事风格虽不尽相同,但却有类似的务实和勤勉,又敢闯敢干、能冲能忍,善于打破陈规,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同时不惧与各种力量博弈让其为我所用,这些大公司的成长又与深圳的开创性和跨越式发展相得益彰。
在这里,改革好像每一天都在发生。几天前,传说中的央行数字货币,从这里有了更具象的模样。5万份红包,每份金额200元,抽中者可在3389家商户无门槛消费,不需要新开银行账户,使用方式与微信扫码类似。
又是罗湖,又是深圳。最新的深圳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到了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户籍制度、金融资本市场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40年间,来深圳“淘金”者换了一茬又一茬。从小商贩、农民工到大学生、工程师、金融从业者,在他们眼中,深圳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深圳40年,是过往也是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