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厂、作坊、住宅混杂的脏乱差“城中村”,到如今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江南新天地”,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的蟠龙“城中村”实现了涅槃重生,预计今年上半年就将交付验收,不仅圆了属地居民期盼多年的“安居梦”,更成为城市更新的优秀范本。
【资料图】
在上海,不只是蟠龙,还有更多的“城中村”正在进行改造或即将启动改造。这些“城中村”改造项目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蝶变新生的空间也化作了发展新增量——植入产业空间、嵌入公共服务配套,通过顶层规划“补缺增能”,让居民生活品质、地区发展能级实现双跃升。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房管局获悉,截至目前,上海已批准“城中村”改造项目62个。根据计划,今年将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10个;到2025年底,中心城区周边“城中村”项目全面启动;到2027年底,中心城区周边“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完成,五个新城等重点区域“城中村”改造规模化推进;到2032年底,“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完成。
改造前 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市房管局 供
改造后
从脏乱差的“城中村”到“江南新天地”
青浦区蟠龙镇始于隋、建于宋、兴于明清,拥有区级文保单位香花桥、来凤桥和蟠龙庵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造前镇内的小工厂、小作坊、仓库与居民住宅交错混杂,各类脏、乱、差现象不仅降低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影响到城市面貌和整体形象。随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蟠龙“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
在“上海前门院、江南新天地”的发展理念下,蟠龙“城中村”改造项目充分挖掘了当地文脉、史料,尊重建筑原风貌,打造江南文化展示窗口。根据规划,蟠龙项目依托古镇历史人文的“蟠龙十景”为点,通过绿道形成“蟠龙道”为线,依据水系及市政道路自然形成的“八大主体版块”为面,形成以“点、线、面”结合为空间策略,提升区域环境品质。
改造后的景观小品
蟠龙“城中村”改造项目自2019年动工以来,区域内的市政道路、河道整治、水生态修复和蟠龙公园已相继竣工,原蟠龙村居民的改造安置房蟠龙馨怡家苑也在2020年12月底启动建造,为居民良好的生活品质提供了保障。同时,规划新建5条配套市政道路,并配建5万平方米地下车库及地下联通道,不仅能有效疏导国家会展中心周边的交通压力,还进一步提升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
古镇商业效果图
蟠龙古镇的商业则延续了古镇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古镇核心区肌理、空间布局、街巷尺度、绿化、文物与历史建筑,对“香花桥、十字街、程家祠堂”等历史文脉场景重新打造从“文化唤醒、自然融合、城市焕新”三大方面,重塑一个更具国际气质的新江南。
改造方案全景
今年将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更多像蟠龙这样的“城中村”,将陆续启动改造。
上海市房管局介绍,截至目前,上海已批“城中村”改造项目共62个。其中,2014-2020年第一轮49个项目,涉及村民、单位约2.66万户;2021-2022年第二轮新批准13个项目,涉及村(居)民8800户。
根据计划,未来三年(2023-2025年),上海将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30个,改造老旧村(居)民房屋面积不少于400万平方米,受益村(居)民不少于1.3万户。其中,今年将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10个,改造老旧村(居)民房屋面积不少于130万平方米,受益村(居)民不少于4000户。
在“城中村”改造这项民心工程中,上海将如何加大改造力度,跑出加速度?
上海市房管局介绍,下一步,上海将加快已批项目动迁收尾和征收安置房开工建设,以及后续开发建设;突出改造重点,将中心城区周边及五大新城范围的“城中村”,优先纳入改造计划;进一步细化完善“城中村”改造相关支持政策;完善“城中村”改造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从项目认定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机制,形成管理闭环。
同时,通过公开择优途径,选择资金实力雄厚、信用等级好、改造经验丰富的优质大型企业作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合作单位,发挥它们的综合开发优势和融资优势,解决“城中村”改造资金问题。
在“城中村”改造进程中,上海将坚持与新城建设、名镇名村保护、撤制镇改造、乡村振兴等紧密结合,通过全方位的综合改造,实现居住环境、空间形态、功能开发、社会管理、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的综合提升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