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公司聚会,金光华董事长听到其他员工都在说一下奇奇怪怪的话“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上次见到你还是在上次”“今天我们要吃什么呢,就是吃我们今天要吃的”诸如此类,后来了解后才知道,这是当下年轻人最热的新梗“废话文学”。所谓的废话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这次事件的爆火,不得不从一首名叫《官方回答》的说唱说起,歌中有一句词是:“官方的回答了他的废话”,然后原唱有着炫拽酷的唱腔,一下就烘托出了非常牛逼轰轰的态度感。也许正是这些特质让其快速吸引年轻用户,成为了抖音热门配乐。后来又到奥运期间,乒乓国手马龙在接受一个采访时的回答又火了,这个内容传到社交媒体上用的就是这个配乐。而龙队的回答,就是标准的“废话文学”。此后“废话文学”开始慢慢在微博走红。网友们也顺着这个思路在微博展开废话文学大赛,其中更是金句不断。该话题在微博的总阅读量也达到近亿,登上热搜。

当你看完一堆白纸黑字却发现知识增长量毫无增加时,就会发出“说得很好,下次不许再说了”的嘲讽。“废话文学”的走红,不在于它的伤害性多大,而是戏谑性与娱乐性的兼备,竟意外调配出“阴阳怪气”“俏皮可爱”的画风。那这种“废话”有啥意义?愉悦自我?还是适应现实需要?其实废话并非全然无用,任何言辞都会传递信息,即便是最简单的咿呀和突然的惊叫,也有引起注意和传递危险信号的功能。比如在公关活动、明星声明、绯闻洗白中得到教科书般的完美展示的“废话”,虽然看上去说了等于没说,但细品之后就能摸出味道。因此,在说的人眼里,不存在废话,句句是精华。说话永远有意义,只是看对谁而言。鲁迅在《秋夜》里写道:“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这是大师手笔。

但这样的文字放到小学生身上给人的感受又是另一副光景。。此外,一些看似重复的废话也是一种文学创作的手法。陆蠡的《囚绿记》有着类似的表述: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相较于“度过两个月”,陆蠡的这番表述确实更能让人感觉到对绿色的留恋之情。电影台词中也有“废话”,人们会把设置很多冗长且与电影情节没什么关联的人物台词的电影称之为“话唠电影”。不过在这类电影中,“废话”反而是有内涵的。

而且废话还能产生戏剧效果。想象一下这样的表述:我在北京二环有两套房VS我有两套房,一套在北京二环,另一套也在北京二环。试问,哪一种炫富更欠打?停顿、重复、突兀,这便是这类看似“废话”文学的妙不可言。

废话不是毫无用处,我们需要的只是正确的废话。尤其是在感情里,更加需要正确的废话。脱口秀演员孟川说过一个段子,调侃老夫老妻的相处模式:“男人的策略是装听不见,女人的策略是再说一遍。”在良好的亲密关系中,废话是润滑剂,越亲密的人才越会说废话。

废话不是埋汰式的絮絮叨叨,而是柴米油盐下的风花雪月。错误的废话才是无效沟通,咱不要把好端端的说话之道,变成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废话之言。那么到底该如何有效沟通不“废”的废话?第一句话,说出一个事实,不要添油加醋、不要谈天说地、更不要加入你的脑补画面!第二句话,说出你的感受,我觉得很伤心,我觉得很紧张......这样可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第三句话,讲出原因,再讲出一个清晰的要求,也就是你的希望和打算。我们会发现很多人擅长吵架,其实那只是各执一词,吵完还后悔没有发挥好。你要做的就是提出要求,越明确就越准确。牢记讲事实、不评论、说现象。不带议论的观察,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另外,语言文字仅有不足一成的微弱效果;声音声调勉强能达到四成的效果;而肢体语言能传递出一大半的信息。

所以声音声调和肢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相当重要,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最能使你的情感以最少的损耗传递给对方。与人交往,讲话注意三七分:三分吐槽七分激励,相视而望尽显真诚。掌握这个原则,变废为宝,废话就能变得弥足珍贵。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