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导体芯片短缺依然持续的当下,美国、欧盟前后脚公布了去年以来炒作不休的半导体产业新政。当地时间2月4日,美国众议院通过《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提出要为该国半导体产业提供52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该法案还提出,未来6年内将投入450亿美元,以缓解供应链短缺情况。

仅仅4天后,欧盟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备受关注的《欧洲芯片法案》。这项从去年筹备至今的法案,计划投入超过430亿欧元资金,以提振欧洲芯片产业,降低对美国和亚洲企业的依赖,并助力欧洲的数字化和绿色转型。芯片法案的相继出台,让汽车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更具火药味。

加码投资 美国争夺新兴产业主导权

今年1月,美国白宫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半导体短缺将至少持续到今年下半年,这意味着包括汽车制造商和消费电子行业在内的一系列美国企业将面临长期压力。由于汽车制造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美国总统拜登也十分关注这一问题。近日,白宫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将积极参与解决芯片短缺影响汽车制造商的问题。

《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的出台可谓及时雨,该法案受到美国商界尤其是英特尔、高通等一众半导体及芯片厂商的关注,因为该法案中包含对美国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和补贴内容,最关键的是提供52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据了解,这项法案最初的目的是扶持美国半导体制造业,源头是2020年6月美国民主党参议员马克·华纳和共和党参议员约翰·康宁提出的CHIPS法案,主要内容是给予美国半导体制造、研发企业总计520亿美元资金支持。不过,CHIPS法案一直未能在美国各党派之间取得共识,之后全球缺芯浪潮加剧,支持声才逐渐增多。2021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涵盖CHIPS法案内容的《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除了向半导体产业注资520亿美元外,又增加了“授权1900亿美元强化美国技术与研发,以和中国竞争抗衡”的内容。

上述法案送至美国众议院后,又经过大量辩论和妥协,最终总金额膨胀到3000亿美元以上,获得通过。实际上,《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就是《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的众议院版本,两个版本差异较大,但相同点之一是为半导体产业提供520亿美元资金支持。据悉,众议院还需要和参议院协商,拿出一份两院都认可的版本,再分别投票通过,之后提交给总统拜登签字生效,成为法规。

关于该法案,尽管美国参众两院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还存在分歧,但就“夺回半导体霸主地位”和“与中国竞争”这两项内容上已经存在共识,估计法案通过只是时间问题。实际上,拜登此前抛出“大基建”法案时,也提到了要在电动汽车领域与中国竞争,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赛道上领先。可见,拜登政府在争夺新兴产业主导权方面十分迫切。

减少依赖 欧盟急欲提高战略自主权

与在半导体领域强势的美国相比,急于追赶的欧盟更加焦虑。实际上,欧盟已于2021年7月启动“处理器和半导体技术联盟”,汇集了20多个成员国和半导体巨头及设备厂商的力量。2021年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首次对外宣布了芯片立法计划。欧盟计划大幅提升在全球的芯片生产份额,到2030年,从目前的10%增加到20%。经过数月筹备,《欧洲芯片法案》终于走到台前。

该法案旨在确保欧盟在半导体技术和应用领域的竞争优势以及芯片供应安全,并希望通过增加投资、加强研发,扩大欧盟芯片产能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比,避免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根据《欧洲芯片法案》,到2030年,欧盟将投入超过430亿欧元用于支持芯片生产、试点项目和初创企业,涵盖芯片设计、生产制造、封装测试等一系列环节。法案主要包括三大组成部分,分别是“欧洲芯片倡议”、确保供应安全的新框架、欧盟层面的协调机制,从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综合支持芯片产业。

在冯德莱恩看来,《欧洲芯片法案》可以提升欧盟的全球竞争力。在短期内,它将使欧盟能够预测并避免供应链中断,从而提高应对未来危机的能力;从中期看,它将有助于帮助欧盟成为芯片市场的领军者。该法案将交由欧洲议会和理事会讨论,并需要各成员国批准。

随着工业向数字化转型,近年来欧盟越来越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因此希望借《欧洲芯片法案》提高战略自主权。这与近年来欧盟大力培育本土电池产业链,减少对亚洲电池依赖的初衷如出一辙。自去年以来,欧盟一直在推动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三大制造商在欧洲建厂生产最新一代芯片,但只有英特尔的表现较为积极。分析人士称,该法案对欧洲汽车行业“缺芯”状况的帮助有限。受到芯片短缺和供应链瓶颈的严重冲击,欧洲面临数百万辆汽车停产的风险。

一芯难求 短期内汽车业仍“受伤”

“近期全球半导体短缺,迫使汽车、医疗器械等多个行业的工厂关闭。例如,在汽车领域,一些成员国的产量在2021年下降了1/3。这更清楚地表明,在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半导体价值链在全球极端依赖少数厂商。不过,这也同时说明了半导体对整个欧洲工业和社会的重要性。”欧盟委员会指出,2020年全球共制造了超过1万亿颗微芯片,而欧盟只占大约10%,并且严重依赖第三国供应商。如果全球供应链受到严重破坏,欧洲一些工业部门的芯片储备可能在几周内耗尽,导致欧洲诸多行业陷入停滞。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芯片供应不足,2021年欧盟乘用车销量为970万辆,同比下滑2.4%,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1300万辆,创下历史新低;商用车销量为188万辆,同比增长9.6%,但仍低于2019年(210万辆)。

就在《欧洲芯片法案》公布的同一天,ACEA预测称,在经历了连续两年下滑后,随着芯片供应趋于稳定,欧盟乘用车市场将在2022年恢复增长,达到1050万辆,但这仍将比2019年低20%。“鉴于《欧洲芯片法案》的公布,ACEA敦促欧盟减少对海外供应商的依赖,以避免未来欧洲一些战略性产业受到类似冲击。”ACE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美国也一样。2021年秋季,美国白宫要求全球芯片供应链相关企业“自愿”提交数据,以确保供应链的透明度,全球150多家企业上交了数据。基于此,今年1月下旬,美国商务部公布了一份芯片行业调查报告,称“芯片的供应和需求存在严重、持续的不匹配”,芯片短缺状况仍将持续至少6个月。美国商务部还表示,汽车制造商和医疗设备制造商使用的一些芯片价格异常昂贵,且部分关键芯片的库存中位数已从2019年的40天降至2021年的不到5天。受疫情和芯片短缺影响,2021年美国国内多家汽车工厂被迫减产或停产。

抢芯大战 各国积极招揽半导体厂商

除了芯片危机已经对欧洲、美国的汽车业及多个行业造成冲击外,韩国、日本等国家提振半导体产业的举措也给美国和欧盟带来了一丝危机感和紧迫感。2021年5月,韩国发布半导体战略,宣布携手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153家韩国企业,到2030年投资510万亿韩元(约合4500亿美元)将韩国建设成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基地。日本在2021年年底批准的预算修正案中,涵盖了7740亿日元(约合67亿美元)的半导体一揽子方案,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此前称,日本政府和企业将为半导体生产投资逾1.4万亿日元(约合121亿美元)。

目前,各大经济体都在积极招揽全球半导体厂商。韩国大力支持本土厂商:三星电子正在韩国京畿道平泽市建造一座全新晶圆厂;SK海力士不仅计划在京畿道龙仁市新建4座晶圆厂,还有意扩建现有工厂。日本则向台积电伸出了橄榄枝,台积电与索尼计划在日本熊本县建立半导体工厂,为此日本同意向其提供大约4000亿日元(约合35亿美元)的建设资金。美国表现得最为强势,拜登上台后也在大力发展本土半导体制造业,自2021年以来,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电子等陆续公布了在美国建厂的计划。

欧盟也一直在积极争取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电子、格芯等头部厂商赴欧设厂。当前,欧洲的优势和劣势都比较明显。一方面,这里汇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还有许多先进的设备制造商,例如光刻机厂商荷兰阿斯麦,从而使得欧洲在芯片制造上游材料及设备领域占据有利地位。但另一方面,无论是设备制造商,还是欧洲半导体三巨头(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和恩智浦),主要的客户都在欧洲之外。欧盟希望能吸引更多企业来此建厂,而享受优惠的企业需要优先满足欧盟地区的订单。

当前,芯片生产主要集中在具有成本优势的东亚、东南亚地区,而随着美国和欧盟积极扶持本土芯片产业、提升芯片产能,全球芯片制造业版图或将在2~3年后迎来重塑。(王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