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没有隐藏姓氏和电话的外卖单,怎样成为了一起猥亵事件的“帮凶”?

去年10月,苏州张女士的外卖单在运送途中掉落,恰好被租住在楼上的男子捡到。于是他谎称外卖送达,把张女士骗到楼下实施猥亵。如今,该男子已因强制猥亵罪被判处四个月拘役,张女士状告外卖平台泄露隐私一案却仍在上诉中。

因外卖订单导致的隐私泄露事件早有先例,但随着这两年外卖平台纷纷开通匿名购买、号码保护等功能,情况似乎有所好转。为什么张女士的外卖订单未隐藏个人信息?外卖平台和遗失外卖单的外卖骑手在这次事件中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因捡到外卖单,男子假装女子男友实施猥亵

2019年10月21日凌晨,刚跟男友结束通话的张女士在饿了么平台点了一份外卖。她注意到,当日的点餐页面不似往常,没有隐私保护按钮。考虑到独居的安全问题,张女士特地在联系人称谓一栏选择了“先生”。

半小时左右,外卖送达,但没有外卖单。张女士告诉隐私护卫队,当时她并没在意,以为外卖单是在运送过程中不小心被吹掉了。让她没想到的是,这张外卖单就掉在自己所在住宅楼的一楼电梯口,上面清楚地显示了姓氏、电话、住址等信息,“先生”二字则被*号遮挡。

外卖送达后不久,张女士又接到一通陌生电话,让她下楼拿外卖。

“因为挂电话的时候我男朋友说送奶茶来,我就以为是他到了……正好这个时间跟我估计他到达的时间差不多。”虽然显示为陌生号码,但张女士没有多想。“男朋友是银行做业务的,手机号不固定”,而且“那个犯罪分子跟我男朋友家乡还是一个地方的,口音都一模一样”,张女士表示“换了95%的人都会发生这样的事。”

下楼后,张女士在老地方没有找到男朋友的车,便回拨了之前的来电。“他说原来的车撞了,送去4S店了,是开朋友的车来的”,她说,“我当时还觉得挺感动的,车坏了还给我(送)东西。”

根据电话中男声的指引,她找到了男子的车。张女士提到,由于停车点没有路灯,男子故意坐在后排,又刻意穿上了卫衣,几乎遮住了脸和头发,她没有第一时间分辨出来,看体型跟男朋友很像,便上了车。

一上车,男子就试图抱她,张女士便察觉到有点不对,“然后我摸到了他的头发,他头发上打了发胶,我男朋友是不会打发胶的”。她反应过来后,立即打开车门跑回家,并拨打了报警电话。

警方到达后,根据张女士提供的线索,很快将男子捉拿归案。据悉,该男子是张女士楼上的一名租客,在电梯口拾到张女士的外卖订单后,便起了歹意。据法院判决,男子最终因强制猥亵罪被判处拘役四个月。

状告外卖平台泄露隐私被驳回 法院:不存在因果关系

尽管犯罪分子已经伏法,但张女士对隐私护卫队说,自己不仅因此失去了工作和爱情,更是蒙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我一直会想到那个画面,很痛苦,压力很大,我从今年二月份一直修养到现在。”

尤其让她感到疑惑的是,犯罪分子是如何拿到自己的电话号码的?直到事后查监控时,她才知道,犯罪分子捡到了那张没有隐藏电话号码的外卖单。“我非常愤怒,当时就决定要跟他们(外卖平台)打官司”,她说。

今年3月,她委托律师向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提出了诉讼,要求饿了么平台和骑手外包公司公开道歉并赔偿经济和精神损失费30万余元。

然而,张女士以为稳赢的官司被法院驳回了全部诉讼请求。

一审判决书显示,根据《饿了么外卖隐私保护服务故障情况说明》,2019年10月20日至25日期间,饿了么平台外卖号码隐私保护业务中部分归属地为江苏苏州的号码出现状态异常,无法实现隐私号功能。

对此,饿了么平台表示,对于张女士的真实号码未能在外卖单上脱敏显示以致隐私泄露一事深表歉意。但平台强调,骑手由外包公司宁波盛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管理,送餐行为并非饿了么实施,故损害结果相应的赔偿责任应由骑手外包公司承担。

但骑手外包公司则认为,张女士因个人信息泄露受到的侵害,与饿了么未履行个人信息安全保障义务有关,而与配送骑手的行为无因果联系,且配送骑手在事件中既无加害行为,亦无过错,公司不应承担责任。

法院判决认为,饿了么平台未对手机号码进行脱敏处理,而骑手又将外卖单遗落在电梯口,造成张女士电话号码的泄露,存在一定过错,但与张女士遭受人身侵害的结果不存在因果关系。而且,饿了么及骑手外包公司不存在侵害张女士隐私权的主观故意和违法行为,不具备侵害隐私权责任构成的一般要件,因此驳回张女士所有诉讼请求。

“系统故障并不是饿了么违反法律脱敏要求的合理抗辩。”张女士的律师黄先生引用相关法律规范称,饿了么平台对收集到的个人信息进行脱敏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同时,无论骑手因何种原因遗落外卖单,都存在未经许可泄露个人信息的过错,无论是否造成损害结果,都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张女士认为,是饿了么平台和骑手的过失导致自己隐私的泄露,才促使了这一事件的发生。如果前两环没有失误,机器坏了及时修理,外卖单能完整的送到自己手中,这件事情就不会发生。因此外卖平台和骑手公司与该事件存在间接因果关系,也应承担补充责任。

张女士透露,她已向苏州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隐私护卫队就此事拨打了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的电话,但没有得到回复。

外卖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有先例,平台隐私保护措施遭质疑

事件被媒体报道之后,不少网友质疑张女士为何无法辨认自己男友,甚至在深夜自己上了陌生人的车。

张女士坦言,感觉自己被当作猴子一样看待。“整个过程到现在其实非常痛苦”,她说,自己之所以仍愿意站出来,是希望外卖平台泄露隐私的问题能得到公众的重视,促进相关企业整改。她认为,外卖企业在享受互联网信息红利的同时,也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她希望此类案件在此是个终结,不想有其他的消费者再受到类似的伤害。

隐私护卫队梳理发现,因外卖订单信息设置导致的隐私泄露的事件早有先例。2016年起,各外卖平台相继推出隐私保护措施,接连上线“匿名购买”、“号码保护”等功能,但上述功能默认关闭。

2018年4月,有媒体爆料,数十万客户包括电话、地址在内的公民隐私信息被网络公司、骑手在各类QQ群肆意倒卖,每条价格不到一毛。不久,美团和饿了么陆续宣布将在全国范围默认开启隐私保护功能,订单结束后虚拟号码一定时间后将作废。

但此举并不是任何时候都百分之百有效。隐私护卫队发现,饿了么平台号码保护服务的使用说明写着“当号码保护的服务提供商出现服务故障时,您的手机号码将会显示给商家和骑手。”

#FormatImgID_3#

饿了么平台号码保护服务的使用说明。

并且,在外卖平台号码保护服务推出后,外卖送餐员向用户发送“交友短信”或微信好友申请的情况也仍然层出不穷,不少网友对虚拟号码的长时间有效性和平台是否向骑手隐藏客户真实姓名提出了质疑。

据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官博@江宁公安在线消息,今年5月,南京江宁市一位女性和同居的朋友突然收到了一份自己没有订购的外卖,而且外卖订单上写了她的真实姓氏,预留的号码却是送餐外卖员自己的手机号。调查发现,她的姓氏和地址信息是由之前给她送餐的一位外卖骑手泄露的。

外卖平台和骑手应承担责任吗?

那么,在本次事件中,饿了么和骑手公司究竟应该承担何等责任?

北京清律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作人熊定中表示,在本次事件中,用户的住址、电话等信息属于隐私范畴,在没有经过本人授权的情况下,未对这些信息采取良好的保护措施,饿了么明显存在过错。但赔偿额度和平台基于过错所需承担的责任,可以由法院来酌情认定。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法制工委会的胡钢同样认为,根据《网络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平台应当切实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否则,受损消费者有权索赔。同时,监管机关也可实施行政处罚。

而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吴沈括则提出,饿了么就数据泄露事实存在责任,但从个人信息侵权角度,“从民法上来说,构成共同侵权的判定需要存在共同过错,这里面的连带责任就不是很准确了。”

据《民法典》,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一审判决书指出,侵害隐私权作为民事侵权行为,是一种基于过错责任原则认定的一般侵权行为,需要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

据一审判决书,法院认为,饿了么和骑手外包公司不存在侵害张女士隐私权的主观故意和违法行为。熊定中表示,饿了么“号码保护”服务存在瑕疵是否为主观故意是值得商榷的,但骑手遗落外卖订单则明显并非主观故意行为。

他还提到,法院认定骑手存在过错,但与张女士遭受的侵害没有因果关系,“可能说理存在一定问题”。但他也强调,因无法看到庭审细节,无法确定案件是否存在隐情。

而吴沈括认为,从司法机关判断角度来说,在多因果关系的案件中,以直接因果关系为主。在此案件中,两方不仅不是直接因果关系,还带有一定偶然性,“如果无限追因,这个因果链就会边际不清,超出社会一般人对因果关系的理解了。”他解释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