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截至目前,上海已发生381起电动自行车(简称“电瓶车”)火灾事故,导致20人死亡,死亡人数超过前三年总和。仅8月以来,本市就连续发生3起事故,均为电瓶车充电电池所引发,累计造成12人死亡。小区里常见的电瓶车停在楼道里充电或飞线充电,已成为社区安全的严重威胁,规范迫在眉睫。

一个好消息是,12月11日起,《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开始征询公众意见,意味着上海非机动车管理进入立法阶段。

具体到社区,要想杜绝电瓶车不规范充电,仍面临诸多难处。比如,申城不少老小区空地捉襟见肘,如何腾出地方安装集中充电装置?又比如,集中充电点有了,如何让居民愿意走几步路、花点钱去集中充电点充电?

385个门幢充电桩

利用小微空间解充电难题

上海电瓶车保有量约1000万辆,实际使用量约800万辆。充电是市民生活中的高频事项。在一些小区,居民不是不想安全充电,而是小区里没有集中充电设施。

为了解决小区内“飞线充电”乱象,宝钢八村利用小微空间探索解决非机动车充电难题。12月14日,记者前往宝钢八村实地探访。一走进小区南门,就看到每幢楼门前都划出了3米左右的非机动车停车位,自行车、电瓶车排放得整整齐齐。29号楼前,墙上有个方方正正的盒子,这便是“门幢智能充电桩”。左侧闪烁的红色数字对应着下方5个插座,投币、刷卡或扫码后,按下与插座对应的白色编号按钮,便可给电瓶车充电。李大爷告诉记者,每充4个小时才收费1元,“真的不贵,安全方便多了”。

建于1978年的宝钢八村,2018年“美丽家园”改造结束后,整个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然而,“飞”下来一根根凌乱交缠的电线,让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和贤忧心忡忡:“看着不美观不说,还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为此,居委会一边在楼下宣传栏张贴告知书,宣传飞线充电的危害,一边上门劝阻。其间,张和贤没少被居民回怼:“你有地方让我们充电吗?”为此,居委会联合业委会、物业多次召开会议,还向居民征求意见,最终确定在小区现有的3个公共停车库选址修建集中智能充电桩,交由物业统一管理。

2019年初,52个充电桩安装成功并启用。本以为集中充电桩装好后,飞线充电现象能大大改观,结果居委会巡查发现,仍有大量“飞线”存在。业委会反馈了居民意见:52个充电桩难以满足300多户用车居民的需求,覆盖范围也有限,距离车库稍远的居民仍选择省事的方法。如何扩大覆盖范围?再新建集中充电场所就要破坏绿化或占据机动车停车位,势必遭居民反对。反复盘算公共空间,只有每个门幢口旁边3米左右的空间可开发利用。设想提出后,物业找到一家愿意尝试安装小型充电桩的公司。最终,89个门幢有77个符合安装标准,安装资金由业主大会征询意见后动用公共收益解决。

今年6月1日,“门幢智能充电桩”投入使用,385个门幢充电桩和52个集中充电桩充分满足了居民电瓶车充电需求。如今,小区里飞线充电的现象几乎不存在了。

“梯控”技防硬手段

治乱象还得用好居民自治

近年来,上海将小区新增电瓶车充电设施列入政府实事工程,截至今年11月13日,已有733个小区新增集中充电设施。但记者走访发现,集中充电设施闲置现象普遍。

位于虹口区大连西路250弄的西南小区曾面临这样的尴尬:有2000余户居民的老公房小区,内有菜场、商业网点、学校,出租率高,电瓶车数量庞大,充电安全问题突出。居民告诉记者,早在2017年,小区就曾借“美丽家园”建设改造了非机动车停车棚,加装智能充电设施。或许是因为入棚停车每个月要缴纳20元停车费等原因,小区飞线充电现象仍然严重。为劝阻居民,小区所在的两个居委会之一的曲二居委会组建了一支由楼组长和退休老党员组成的监督员队伍,每天在小区内巡逻,看到飞线充电即上门劝阻。曲二居民区书记王国霞认为,阻止乱象还得用好居民自治,由居民劝阻居民效果更好。

12月15日,记者在西南小区看到,每个门幢前都停着几辆电瓶车,但没有飞线充电现象。西南侧一个车棚内,尽管是白天,4台智能充电设施前停着不少正在充电的车辆。一位居民说,由于充电位有限,不少居民利用白天“错峰充电”。也有居民提出“不让飞线充电,小区要提供足够的充电停车位”。王国霞称,小区中央绿化长廊已在改造,将作为集中充电处,预计新增150个充电停车位。

同样是劝阻,徐汇区田林十二村打出“组合拳”。12月15日,记者来到田林十二村。老小区南北两侧各有一个具有蓝牙门禁、人脸识别、烟感探头、消防喷淋的智能车棚,可停放约220辆电瓶车。居委会、物业、辖区派出所合作,还出台一套劝阻飞线充电的办法:首次发现,拔线劝阻;二次发现,拔线将充电器收至居委会,居民领取时再次劝阻;三次发现,将充电器收至辖区派出所,由民警对居民进行谈话教育。“有民警出手,再加上充电器被收走确实不便,劝阻效果很好。”田林十二村居委会书记赵国庆说,今年小区又在41个门幢前增设小型充电车棚,“门幢口就能充电,居民自然不会飞线了”。

在虹口区西南小区不远处的曲阳大楼小区,价格杠杆成了最有效手段。曲阳大楼小区有高层和多层,以前楼道充电和飞线充电现象都存在。如今记者在小区里看到,位于多层楼下方的地下非机动车停车库整洁明亮,一辆辆电瓶车整齐停放在划设好的100个车位上,由智能充电站管理充电。小区所在的玉四居委会书记张卓称,地下非机动车库由业委会动用小区维修资金改建,免费提供给居民停放,居民只需支付0.2元一小时的充电电费。

在申城不少高层小区,如今也用上了名为“梯控”的技防硬手段。在虹口区东五小区,居民董老伯向记者演示:一辆电瓶车推入电梯后,电梯门顿时卡住,同时响起广播,提醒发生“不安全乘梯行为”,必须将“电瓶车移出电梯”。东五小区业委会主任黄国平说,将电瓶车图片输入后台,电梯一旦检测到电瓶车就会启动控制程序,“不仅解决了充电安全,邻里间为了电瓶车上下楼红脸的事也少了。”

记者走访的这些小区,虽探索出不少经验,但社区管理者仍有不少困惑。黄国平说,对小区少数屡劝不改的飞线充电“老顽固”,怎么处理?张卓说,在小区挖潜安装智能充电桩时,需调整绿化,方案征询时,因为两位居民反对,最终不得不放弃,这样的矛盾有没有好的化解办法?

上海市委党校现代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兵认为,电瓶车充电乱象是社区治理中的难点,要通过立法执法“硬治理”,也要通过自治实现“软治理”。要将集中充电设施的安装、电瓶车充电管理等事宜纳入小区自治。比如,充电桩怎么配置、如何分布、谁来管理、如何收费、应配置怎样的智慧管理手段等,社区管理者应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多方协商,优化方案。居民区党组织和居委会要搭设平台、牵头协调,发挥楼组长、志愿者作用,协同业委会化解矛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