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地处皖中南。小城因铜而建,缘铜而兴,既是独领风骚的“千年古铜都”,更是地位显赫的“当代铜基地”:新中国的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第一家铜业上市公司均诞生于此。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沐浴着历史荣光的铜陵没有停下奋进者的脚步。面对高质量发展这道“必答题”,百万铜陵干群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深度融入长三角。
“我们正借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对标沪苏浙、办好自己事。”日前,铜陵市委书记丁纯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时期,铜陵将牢固树立“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鲜明导向,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同时为全省多作贡献。
据悉,“十四五”时期,铜陵将牢固树立“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鲜明导向,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同时为全省多作贡献。过仕宁摄
融入长三角:是必然,也是必须
千百年前,穿境而过的长江孕育了铜陵,也赋予了这座城市开放的底色。
加入长三角“大家庭”,是铜陵孜孜不倦的追求。
“早在2014年,我们就向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提交了申请加入的报告。”言及初衷,铜陵市发展改革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回忆道,当时,全市上下形成了一个共识,加入长三角,是铜陵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事实上,铜陵与沪苏浙有着天然的联系。
八百里皖江中的1/3位于铜陵境内,绵延的江水拉近了当地与沪苏浙的心理距离,也大大方便了货物的水路运输。同时,随着沪渝高速、京台高速、宁安城际等交通要道的建成通车,两地间的要素往来也更为便捷。
从这个层面来看,加入是必然。
而在铜陵市经信局局长李勇看来,对于铜陵的产业、企业而言,加入长三角,更是一种生存之道。要知道,铜陵总量排名前6的产业中,80%的市场在沪苏浙地区。“不拥抱市场,谈何高质量发展?”
四年后,铜陵如愿以偿。在2018年召开的长三角协调会第18次市长联席会议上,铜陵正式加入长三角“朋友圈”。
“加入不是目的,融入才是关键。”
李勇告诉记者,铜陵产业基础雄厚,拥有一批“拿得出手”的企业。其中,铜陵有色是世界500强,铜化集团是全国制造业500强,铜陵精达、三佳科技等上市公司则是细分领域的龙头骨干。“这些,都为铜陵的产业、企业融入长三角奠定了基础。”
基础之外,实践同样重要。
时间拉回到1996年。这一年,有着“中国铜工业摇篮”美誉的铜陵有色,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发起成立张家港联合铜业公司。2020年,该公司电解铜产量近30万吨,销售收入近200亿元,产品畅销沪苏浙。这一案例,堪称铜陵企业融入长三角的典范。
“沪苏浙是国内铜产业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除了张家港联合铜业,我们还在这里设有投资、贸易、期货等公司。”铜陵有色负责人表示,今后,企业将用足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关政策,全力以赴在沪苏浙地区建成一批项目、推进在建项目、谋划后续项目。
融入长三角: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积极主动引进一批优质项目、企业,是铜陵深度融入长三角、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0年,当地首次在产业上同沪苏浙产生广泛联系。那一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铜陵“敞开大门”,一批沪苏浙项目纷至沓来。这对铜陵这样一座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意义非凡。
现如今,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大门”依旧敞开,但内涵却起了变化。“以前,我们是招商引资,现在,则是挑商选资。”铜陵市一名招商干部的一席话道出了变化的实质。
2020年12月13日,位于安徽铜陵义安经开区的安徽富乐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封顶。从2017年注册到项目选址,从2019年首期投产到二期封顶……富乐德仅用了短短3年时间。
精密清洗,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重要环节。据了解,芯片、液晶等生产过程中,设备的部分零部件会出现金属沉积的情况。如果做不到定期清洗,次品率势必增加。
走进富乐德一期2.4万平米的厂房内,6条精密清洗线正马力全开,能够满足不同的清洗需求。
“铜陵距离合肥、武汉、南京三大半导体生产基地都不远,但这里并非我们的首选。”富乐德公司总经理助理张继月告诉记者,最终选择铜陵,是因为被当地政府“穷追不舍”的精神和优越的营商环境所打动。“现在看来,我们选对了。”
张继月透露,从对接到签约,从一期开工到竣工,项目推进速度都是“罕见的”。得益于此,2020年企业实现营收1.63亿元,并以一己之力,使铜陵跃居精密清洗领域的“高地”。
当前,沪苏浙地区已成为铜陵招商引资的重要阵地。
铜陵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长三角区域在建省外投资项目253个,实际到位资金388.3亿元,占实际利用省外到位资金总量的57.4%,同比增长14.4%;新引进长三角区域的招商项目161个,占总数的56.9%,实际到位资金303.7亿元,同比增长3.6%。
优质项目引进来的同时,乘势长三角一体化,一批铜陵企业正积极“走出去”。
铜陵精达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受益者。2020年前11个月,长三角一市三省为企业贡献了12.50万吨的销量,占公司总销量的49%。铜陵精达供图
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全球前三的特种电磁线生产企业,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通讯、电子、电力等行业。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近120亿元。
“我们很早就开始从产能、市场等方面布局长三角地区了。”据铜陵精达董事长助理杨亮介绍,2020年1-11月,长三角一市三省为企业贡献了12.50万吨的销量,占比高达49%。此外,设在长三角地区的三座工厂,更是企业产能的重要保障。
杨亮表示,相对于其他客户,长三角地区客户对产品更新迭代的需求更为旺盛,这就倒逼企业时刻紧绷创新弦。他同时表示,“长三角地区创新资源丰富,我们的很多产学研项目都是与这一区域内的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完成的。”
融入长三角:要一枝独秀,更要百花齐放
曾经,提到铜陵,人们首先想到的,或者说唯一能想到的便是铜。而现在,随着当地企业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一枝独秀”变成了“百花齐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铜陵在铜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了电子信息、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去年1-10月,铜陵规上电子信息企业实现产值143亿元,同比增长9.92%,其中的代表企业铜陵精达入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居第73位。
另一边,当地的铜产业发展也步入新阶段。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一批66个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名单,铜陵市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赫然在列。
“成绩虽然亮眼,但仍有提升空间。”铜陵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铜陵正处在转型升级的爬坡期、结构调整的攻坚期、积蓄后劲的关键期。
他表示,在深度融入长三角的征程中,铜陵将做好“四个突出”:即突出产业升级、突出科技创新、突出循环发展、突出示范探索。“这其中,科技创新尤为关键。”
在铜陵采访的最后一天,记者来到位于国家级铜陵经开区的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这是一个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铜陵市人民政府、安徽省科技厅三方共建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中心负责人透露,2012年成立以来,中心深耕铜陵优势产业,为当地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00余次,为企业直接新增产值超10亿元。他表示,今后中心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用好牵头建设的7个国家级、省部级支撑平台资源,为铜陵企业、产业深度融入长三角、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