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至今,工信部已公布了6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录,山东共有145家企业“上榜”,总数居全国第二;示范企业共109家,数量居全国首位。这些“冠军”多从哪些领域脱颖而出?空间分布上是否有迹可循?通往“冠军”的道路上有哪些关键因素?本报数据新闻工作室根据省工信厅、省工业经济联合会提供的相关资料,从产业领域、区域分布、创新含量、成长年限等多个维度为山东14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含示范企业、培育企业以及冠军产品所在企业)描绘了一幅“全息画像”,以期寻得共性、获得启示。

增长势头更强

动能转换成效显现

根据前六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浙江、山东、江苏单项冠军数量分居全国前三,分别达到149家、145家和122家,持续领跑全国。若将目光仅对准示范企业,山东“冠军”数量达到109家,超过浙江(91家)和江苏(57家),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此外,从增长趋势看,在第六批单项冠军中,浙江、山东、江苏三省分别新增35、39、34家,我省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山东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与排名第一的浙江之间的差距呈现缩小态势,这充分体现了山东制造业大省的实力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航燕表示。

记者梳理发现,山东14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涵盖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22个制造业大类。具体来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纺织业拥有的冠军企业较多,分别为24家、17家、15家、15家,总占比达到48.97%。

从名单中,可以观察到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成效加快显现。一方面,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入高端化、智能化,有13家冠军企业属于“十强产业”中的高端装备产业、高端化工产业和现代海洋产业;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加速培育,汇聚发展新动能,13家新材料冠军企业、3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冠军企业,均属于“十强产业”中的新兴产业。

分布相对集中

产业生态构建很重要

山东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诸多热点区域。其中,省会经济圈与胶东经济圈领先优势明显,省会经济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7市,聚集着64家“冠军”,占全省总数的44.1%;胶东经济圈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5市,聚集着63家“冠军”,占全省总数的43.4%。

从全国来看,青岛、淄博两市入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TOP10,分别居于第七名、第九名;从全省来看,分布较为集中的分别是青岛(23家)、淄博(17家)、潍坊(16家)、烟台(15家)、泰安(15家)、济南(13家)。

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所副所长王安表示,单项冠军日渐成为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环节。因此,要高度重视单项冠军企业的培育,充分发挥我省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较为完善发达的优势,构建支持单项冠军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

张航燕则建议,山东需要进一步推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中心大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高效分工。一方面,要增强中心城市对高端要素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提升中小城市的专业化制造功能。

科创含量需提升

专精特新潜力大

对企业创新水平,有一个衡量指标:科技创新总含量。企查查网站标明:科技创新总含量是根据企业发明公布专利、发明授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五项知识产权进行单位换算出来,技术含量单位为T。这项数值越高,该企业的科技创新含量便越高。

通过企查查搜索,记者获得山东137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科技创新总含量的有效数据,分析发现,科技创新总含量处于300T以内的企业,占比超过八成。大部分传统优势产业,如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等科技创新总含量集中在400T以内。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金属制品业这四大产业领域,汇聚了一票科技创新“巨头”——科技创新总含量在3000T以上的企业都集中在这些领域。其中,海尔智家以15066.45T的最高分领跑。

“目前,我省的单项冠军企业主要集中于传统制造业,且从细分行业的产业链来看,一方面产品仍以中低端、大宗基础品种为主,另一方面产品多处于中间环节,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较少。”王安坦言,如何加大战略性新兴行业和终端产品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是我省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对于有志于成为“冠军”的企业,创新是关键,此外,还必须专精。数据分析显示,我省的单项冠军,从注册至成长为单项冠军,大多经历了20年左右的时间。“山东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具有成长为单项冠军的潜力。要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库,不断发掘吸纳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为单项冠军。”王安表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