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国家发改委官方公众号称,近期生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已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为切实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近日国家将投放今年第五批中央猪肉储备。

同时,国家发改委还提到,“当前,国内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能繁母猪、新生仔猪、育肥猪存栏量均连续多个月回升,后期生猪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基础。建议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经营决策,把握好出栏节奏、顺势出栏育肥生猪,不盲目压栏惜售,不盲目开展二次育肥,防范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9月份以来,国家密集投放储备猪肉。


【资料图】

今年以来,官方共收储13批中央储备冻猪肉,合计9.91万吨。随着9月份密集投放,目前共计投放4批,合计8.71万吨。从上半年的密集收储,再到如今的集中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经历了明显的政策反转,这背后正是猪价由下跌向一路上涨的转变。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对第一财经表示,从目前猪价强势上涨的形势来看,虽然前两次投放储备肉对于猪价上涨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但从9月底开始,随着市场看涨情绪逐渐浓厚,二次育肥现象明显增加,储备肉投放对猪价影响并不明显。

猪价强势上涨头均利润超千元

国家层面集中投放冻猪肉,源于猪价的快速上涨。“十一”长假期间,猪价连续上涨,累计涨幅超过近3元/公斤。10月9日,全国生猪均价上涨至27.05元/公斤。

从猪周期角度来看,今年3月中下旬全国猪价一度跌至11.5元/公斤,然后开启上涨行情。有专家认为这是新一轮上涨周期的开始。

对于近期猪价强势上涨,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对第一财经表示,从微观因素来看,一是国庆假期的节日效应,对猪肉消费有明显拉动;二是近期气温明显下降,也同样带动肉类消费;三是对即将到来的元旦、春节,市场也会有所预期,出现压栏惜售现象。至于宏观因素,从4月份开始,猪价上涨就已经开启了新一轮的猪周期,猪价呈现整体上行趋势,而且下半年相较于上半年明显是一个猪肉消费的旺季,叠加节假日因素,对猪肉消费带动效果是很显著的。

林国发提到,总的来看猪价上涨除了季节性小幅增加外,主要原因在于养殖端对中秋节肉类需求以及四季度腊肉腊肠等肉制品需求形势乐观,预期未来猪价将会走高,从而出现延后出栏、生猪二次育肥现象。

当然,猪价的上涨也与饲料价格的支撑有关。林国发称,饲料价格上涨,核心是饲料需求增加。主要是养殖存栏提升、养殖户对生猪普遍压栏,甚至出现大量的二次育肥现象,额外增加饲料需求。然而,大豆进口成本上升,导致进口量下降。截至8月,今年大豆进口量累积下降500万吨。此外,沿海地区豆粕现货价格创下历史新高,达到5200-5400元/吨。

受近期豆粕价格上涨的影响,生猪养殖成本有所增加。王祖力称,据测算,饲料成本的增加,相当于生猪养殖成本增加了0.8元-1元/公斤。

至于猪价上涨对CPI的影响,王祖力认为,由于去年猪价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基数较低,今年猪价快速上涨,处于相对高位,会对CPI带来一定压力。

林国发称,大量生猪压栏、二次育肥,必然导致饲料需求额外增加,从而加重粮食供应压力。该因素虽然短期内不会影响到粮食价格,但如果压栏持续到12月以后,必然会加重国内粮食供应压力。在当前国际粮价高企的情况下,会加重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粮食涨价的压力。

猪价的上涨,给养殖户和企业带来了红利。据业内人士推测,目前养猪利润超过1000元/头。截至10月8日,标准体重(120公斤)出栏的生猪,养殖利润为1050元/头。若生猪压栏至150公斤的话,利润可达到1600元/头。

王祖力称,4月以来猪价呈整体上涨趋势,目前猪价处于历史相对较高的水平,头均盈利超过1000元,这明显是一个超过正常值的盈利水平。但并不是最高水平。头均盈利历史最高值出现在2019年末至2020年,养猪利润超过2500元/头,若压栏的话,甚至能达到5000元/头。

屡禁不止的生猪压栏、二次育肥现象

值得关注的是,尝到前期生猪压栏、二次育肥丰厚获利的甜头,部分养殖户从8月开始就再度入局二次育肥。

从中短期猪肉供应角度来看,生猪压栏、二次育肥现象是重要影响因素。生猪作为活体,达到标准体重(105-120公斤)即可出栏售卖,但出于养猪户对猪价的预期,容易出现恐慌性出栏、生猪压栏两种现象。具体来说,如果养殖户普遍看跌后期猪价,容易出现猪价踩踏,导致猪价短时间快速下跌;如果养殖户普遍看涨后期猪价,出现生猪压栏,导致阶段性生猪出栏减少,屠宰企业不断上调猪价,进一步强化上涨预期,从而使得生猪出栏体重达到200公斤甚至更高。

之所以是再次入局二次育肥,在于今年3月末就出现同样的现象。林国发提到,由于2021年8月至10月生猪价格暴跌,部分地区猪价甚至跌至10元/斤,而前期养殖户大量压栏,导致市场恐慌氛围不断扩散,养殖户不仅抛售肉猪,甚至大量淘汰能繁母猪、后备母猪,由此导致2021年末至2022年初仔猪供应偏少。

随着时间推移,6月后可供出栏大猪减少,猪价进入快速上涨阶段。部分养殖户也正是看准这一时机,在3月末猪价企稳上涨之际,通过延后淘汰、二次育肥,获得猪价上涨的丰厚红利。

今年6月底7月初,猪价连续上涨,期间无任何回调,单日涨幅超过1元/公斤。以7月第一周为例,延续6月下旬的上涨势头,猪价先是突破20元/公斤的重要关口,接着在一周内上涨20%,全国均价逼近24元/公斤,国内多地突破25元/公斤。

7月初,国家发改委采取了包括召开生猪市场保供稳价专题会议、研究启动投放中央猪肉储备、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商讨加强现货期货市场联动监管等调控措施。

猪价随后一度回落,7月28日全国生猪均价回落至20.5元/公斤,部分省区均价跌破20元/公斤。然而这一波的回落,吸引前期通过生猪压栏和二次育肥获得丰厚利润的部分养殖者再次介入。

业内人士称,9月份以来,生猪日均屠宰量持续维持低位,但猪价并未下降,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因为存在大量二次育肥,并未形成猪肉供应。

生猪压栏、二次育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根源在于高收益。即使大型养殖集团有序出栏,大量中小养殖户仍会选择延后出栏,甚至加价买入大型养殖集团出栏的标准体重生猪,从而减少当前市场生猪屠宰量。

以9月初购买100公斤生猪二次育肥为例,当时猪价在21元/公斤左右,目前猪价已涨至27元/公斤,也就意味着仅依靠猪价上涨,养殖户就可以每头生猪增加净收益600元。然而,在40天左右的二次育肥过程中,生猪能够再增重30公斤,扣除二次育肥增重不超过14元/公斤的成本,养殖户可以再收入390元。

这意味着,从9月初至今,若养殖户二次育肥生猪至130公斤出栏的话,将能额外增加收益近1000元。

林国发称,在养殖成本显著低于猪价的情况下,延后出栏及大量生猪二次育肥成为当前猪价强势上涨的主要因素。同时,猪肉需求在秋冬季呈现季节性增加,也给予养殖端更强的看涨预期。此外,2021年二三季度,由猪价暴跌引发的能繁母猪、后备母猪集中淘汰所带来的影响,贯穿今年三季度,该预期氛围仍持续至今,甚至会对未来1-2个月产生影响。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