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新一轮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市场震荡。作为有色企业,此次关税政策对我们有影响,但不大,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和调整产业结构来应对关税带来的影响。”华中地区一家有色企业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创新已成为中国外贸的鲜明底色,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持续转型升级,中国产品得到全球消费者青睐。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某有色企业作为全球精密铜管行业的领军企业,始终以战略定力与创新韧性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挑战。尽管美国自2025年4月起对铜管产品加征高额关税,但依托全球化布局和核心技术优势,该有色企业已构建起多维度的风险防御体系,金融层面的影响整体可控,企业经营韧性持续增强。
“我们作为铝箔加工企业,其产品广泛出口至美国市场。2025年4月,美国对铝箔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对企业的出口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前期评估了未来一段时间将出现的不利影响,积极优化产品结构和调整产业链布局,目前来看,成效可见。”华东区域一家铝箔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关税政策冲击之下,拥抱内循环、开辟新的海外市场成了不少企业的当务之急。
在应对贸易壁垒方面,上述有色企业一直坚持“法律抗争与本土化生产双轨并行”的策略。早在2009年遭遇美国反倾销调查时,该企业便通过组建专业律师团队、提交数千页技术材料,历经四年诉讼最终赢得“零税率”裁决。此后更前瞻性推进全球化布局,2014年依托墨西哥生产基地构建北美供应链网络,有效规避关税冲击。
“这种‘产地多元化+法律合规化’的模式,使我们的美国市场占有率始终稳定在40%以上,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的严峻形势,企业将着重在非美国家的产业基地,如墨西哥进行区域化供应链把控维持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和产品竞争力。”上述有色企业负责人说。
记者注意到,企业技术创新是化解贸易风险的核心支撑。部分有色企业每年投入数亿元研发资金,形成专利技术矩阵,将铜管生产成本降低80%,成材率提升至国际领先的95%。针对高端市场开发的固液复合联铸贯通地线等产品,不仅突破传统空调管领域,更在轨道交通等新赛道创造超额利润。通过“高附加值产品+定制化服务”模式,提升在东南亚、中东等“一带一路”市场的营收占比。
“尽管面临关税压力,企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开拓非美市场,成功缓解了关税政策带来的压力,并在新兴市场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2024年以来,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超65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铝加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超50亿元,其中铝箔销量同比增长22%,铝板带销量同比增长近70%,2025年以来公司铝箔及铝板带销量维持高速增长态势。”上述铝箔加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华南某有色企业作为国内领先的有色金属加工及贸易企业,其产品主要出口至美国市场。2025年4月,美国对有色金属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导致企业铜的出口业务受到影响。
“我们有三个应对举措:一是优化供应链布局,比如平衡海外及本土布局。企业通过优化供应链布局,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至东南亚等低成本地区,以降低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二是调整产品出口结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例。三是加强国内市场开拓,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华南某有色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通过优化供应链布局和调整产品出口结构,成功缓解了关税政策带来的压力,并在国内市场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增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利用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拓宽多元采购销售渠道,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和分工协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在上述人士看来,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对有色金属产业链企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有色企业通过海外布局、技术创新等多元化措施,成功应对了挑战,并在新的贸易格局中找到发展机遇。未来企业需继续关注政策动态,灵活调整战略,以应对潜在的市场风险。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