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黄土地貌?

黄土地貌是发育在黄土地层(包括黄土状土)中的地形。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陆相淡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

黄土地貌主要有黄土塬、黄土墚和黄土峁三种。黄土塬是指黄土覆盖的较高而面积较大的平坦地面;黄土墚主要是黄土覆盖在梁状古地貌上,又受到近代流水等作用的侵蚀而形成的;黄土峁是黄土受侵蚀后所呈现出来的驼峰和馒头状的地貌形态。

黄土地貌的侵蚀外营力有哪些?

黄土地貌的侵蚀外营力有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作用。它们作用于黄土地面的方式有面状侵蚀、沟蚀、潜蚀(或称地下侵蚀)、泥流、块体运动和挖掘、运移土体等。其中潜蚀作用造成的陷穴、盲沟、天然桥、土柱、碟形洼地等,称为“假喀斯特”。强烈的沟谷侵蚀或地下水浸泡软化土体,使上方土体随水向下坡蠕移形成的泥流,只有在黄土区才易见到。黄土的抗蚀力极低,因而黄土地貌的侵蚀过程十分迅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