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重庆消委会)发布《关于2022年受理消费者投诉情况分析的报告》。其中,涉疫情投诉增长最快,增幅居首位,同比增长59.47%。
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市消委系统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7070件,及时办结26527件,及时办结率97.99%,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476.20万元。
【资料图】
按照川渝两地消委会共同印发的《关于建立川渝异地消费维权机制的通知》要求,共受理川渝异地消费投诉477件,解决468件,解决率98.11%,为两地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64.32万元。
质量、合同、售后服务、价格和安全问题仍然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占投诉总量的70.30%。质量问题9451件,占投诉总量的34.91%。
商品类投诉17354件,占投诉总量的64.11%。食品类投诉6281件,占商品类投诉量的23.20%;日用商品类投诉2746件,占10.14%;交通工具类投诉2105件,占7.78%;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2098件,占7.75%;服装鞋帽类投诉1691件,占6.25%。
受理服务类投诉9389件,占34.68%。生活、社会服务类4765件,占服务类投诉量的17.60%;教育培训服务类1147件,占4.24%;销售服务类854件,占3.16%;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852件,占3.15%;通信服务类635件,占2.35%。
涉疫情投诉增长最快,增幅居首位。2022年度,重庆市消委系统受理涉疫情投诉724件,同比增长59.47%。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涉及民生保供品、防疫药品、防疫物资等哄抬价格或者捆绑销售;网购食品有异物、发霉变质等安全问题以及食品短斤少两等计量问题;网购平台延迟配送、不发货等问题。
同时,医疗美容类投诉快速增长。2022年度,重庆市消委系统受理医疗美容类投诉140件,同比增长38.61%,增幅居第二位。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医疗美容机构虚假宣传、过度承诺;无资质执业,超范围经营,非法行医;销售或者使用假冒伪劣产品;医疗档案信息缺失、记录不规范等。
此外,平台经济类投诉持续增长。2022年度,重庆市消委系统受理平台经济类消费投诉1601件,同比增幅1.2%;其中配送服务类投诉占比高达四成,同比增幅23.17%。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平台售后服务不到位,延迟配送不告知,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较差;二是一些平台经营者没有履行对入驻商家的审查、公示等相关义务,致使入驻商家存在证件不全或者不符合经营要求的情形;三是平台销售的商品质量不高,甚至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四是个别平台经营者存在垄断、不正当竞争行为。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农用生产资料类投诉首次增幅超过20%。2022年度,重庆市消委会系统共受理农用生产资料类投诉129件,同比增长21.69%,首次增幅超过20%。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劣质种子、农药、化肥、饲料等造成农民减产减收;农用机械存在质量问题,购买后无法安装或者无法使用;农用机械使用说明不规范、宣贯不到位,造成农民因操作不当导致经济损失。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1:关于捆绑销售抗原检测试剂的投诉
2022年12月9日,消费者张先生向重庆市渝中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渝中区消委会)投诉称,其在重庆市某医药连锁大坪医院店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药店销售人员告知消费者抗原检测试剂不单独售卖,需要和其他药品一起搭售。张先生认为该药店的行为涉嫌捆绑销售,要求退还搭售的其他药品。经渝中区消委会调解,经营者退还消费者已支付的搭售药品费用,消费纠纷得以圆满解决。渝中区消委会已将该案件移交渝中区市场监管局调查处理。
典型案例2:关于药品价格上涨的投诉
2022年12月1日,消费者张女士向重庆市南岸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南岸区消委会)投诉称,其在重庆市某医药连锁城南家园店以123.5元的价格购买辅舒良鼻喷雾剂,而该药品平时同一品牌、同一规格的售价仅为74元。消费者不认可该药品在疫情期间突然大幅涨价,要求退还涨价部分金额。经南岸区消委会调解,经营者退还消费者多收取的费用,消费纠纷得以圆满解决。南岸区消委会已将该案件移交南岸区市场监管局调查处理。
典型案例3:关于平台入驻商家销售食品货不对版的投诉
2022年11月17日,消费者罗先生向渝中区消委会投诉称,其通过某团APP平台购买某烤兔店铺销售的田螺,收货后发现是福寿螺,消费者认为货不对版要求退货退款。渝中区消委会收到投诉后立即到该商家经营地进行调查核实,发现消费者投诉属实,且发现该经营者涉嫌盗用15家他人营业执照,在同一平台同时经营15家店铺,而自身并未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多项违法行为。目前,经营者已退还消费者支付费用,渝中区消委会已将此案移交渝中区市场监管局立案调查。
上游新闻记者严薇
(文章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