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较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在连续3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重回扩张区间。
从13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上升,指数升幅在0.6至7.5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下降,指数降幅为0.3个百分点。
(资料图片)
受访专家表示,1月份PMI重返扩张区间,创下了2020年3月份之后的最大升幅,反映了疫情防控政策积极调整后,经济稳步回升,尤其是国内需求率先出现回暖,新年实现较好开局。但1月份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仍然较多,市场需求不足仍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首要问题。预计疫情防控优化和内需弱修复将继续成为国内经济运行的主逻辑,2月制造业PMI有望继续运行在50%荣枯线上方。
供需两端稳步回升
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的逐步落地,加上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效果持续显现,市场需求在短期内出现快速释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PMI新订单指数为50.9%,较上月上升7个百分点,升幅明显,在连续6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在需求回升以及人员流动趋于宽松的带动下,企业生产活动也稳定恢复,生产指数为49.8%,虽仍位于50%以下,但较上月上升5.2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的势头。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疫情对制造业生产、流通等环节影响明显减弱,这与各省疫情错峰,且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有关,同时,一揽子纾困、稳增长政策和接续措施支持,制造业生产环境和企业经营预期明显改善,企业增加库存、扩张投资产能意愿整体在增强,制造业复苏的拐点已基本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从业人员指数为47.7%,较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显示企业用工需求回升。调查结果显示,大、中、小型企业中反映劳动力供应不足的比重均低于11.0%,较上月明显下降,员工短缺制约生产的情况有所缓解。
“结合历史经验,由于春节假期对员工返岗干扰,1、2月企业的生产经营会出现一些波动,但目前疫情对经济活动干扰趋势减弱,为了赶交订单,很多企业在今年选择留工过年、轮班排产,也促成了生产端的稳定恢复。”周茂华分析,随着2月份各地企业正式开工,企业招工规模也会有所扩大,预计生产指数仍有较大的回升空间。
从制造业细分行业来看,21个细分行业PMI中,18个细分行业PMI较上月上升,11个细分行业PMI高于50%,显示大部分制造业细分行业有稳步回升趋势,经济恢复的联动性较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行业和高耗能行业PMI分别为52.5%、50.7%、50.9%和48.6%,高于上月5.1、4.7、4.0和1.2个百分点,景气水平不同程度改善。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分析,高耗能行业PMI环比回升幅度低于整体,显示出地产低迷对制造业需求的拖累依然较大。而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行业的新订单指数分别达到55.6%、52.3%和52.4%,较上月提高11.2、10.3和8.5个百分点,明显高于整体水平,说明技改转型和消费需求释放是支撑内需回暖的主要因素。受益于国家战略规划,绿色改造和技术升级等需求后续还将进一步释放,也将对制造业PMI形成一定支撑。
内需修复将成主要支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高于上月3.7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近期市场恢复发展预期向好。从行业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行业发展信心增强。
周茂华表示,中国经济开始展现较强的底部回升态势,前期被压抑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各地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也纷纷表态要狠抓经济,并大多对一季度经济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企业对后市经济预期较为乐观。
随着市场信心的恢复,企业也加大了原材料采购和储货力度以备生产。1月份采购量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分别为50.4%和49.6%,较上月上升5.5个和2.5个百分点,其中原材料库存指数创2019年以来新高。但是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也保持在52.2%的高位,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
伍超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有所提高,预示1月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增速变化平稳,预计1月PPI同比增长-0.5%左右。而1月份出厂价格指数则是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处于收缩区间,表明中下游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依然较高。
周茂华提醒,考虑到海外通胀继续维持高位,原材料购进成本指数走高,在国内需求回暖的大背景下,国内仍需要对潜在输入通胀风险保持警惕。制造业部门需要进一步提质增效,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国内能源、原材料等商品保供稳价措施仍不能懈怠。
“当前经济运行呈现明显趋稳回升态势,但也要看到,这种回升是在经济增速连续放缓基础上实现的回升,指数水平依然偏低,仅略高于50%,回升势头仍需进一步巩固。”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认为,目前市场需求不足问题仍然突出。虽然企业接单回升,但整体来看市场需求仍然不足。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仍达53.2%,连续7个月超过50%,显示企业对市场需求不足的感受比较强烈。
文韬进一步指出,目前外部需求走弱问题尤为明显,1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1%,虽较上月上升接近2个百分点,仍处于相对偏低水平,且较去年同期水平下降2.3个百分点,在国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的情况下,外部需求持续收缩将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伍超明预测,2023年经济将呈现出“内需担主纲、外需有拖累”的复苏格局,出口对生产的拖累将有所显现,但国内需求恢复将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带动,2月制造业PMI有望继续运行在50%荣枯线上方。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