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信贷投放近5万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1月信贷“开门红”成色令市场眼前一亮!
2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初步统计,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此外,1月末M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
(资料图片)
今年年初以来,市场供需两旺,政策端强调“靠前发力”,业内对于开年首月信贷投放“开门红”的期待值已经“拉满”。
信贷“狂飙”背后,业内人士认为,后续韧性仍需观察。下一阶段,信用扩张的韧性和地产、消费修复情况仍较为关键,扩投资、促消费、稳地产、调结构等政策需延续支持,继续保持稳健货币环境,以巩固年初经济企稳向好态势,提升经济修复的斜率和可持续性。
信贷结构优化
“开门红”成色足
新增信贷投放“马力十足”,是1月金融数据的一大重头看点。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这一数据也创下了单月信贷投放的历史新高。
记者统计近5年来的1月份信贷投放情况显示,1月份新增信贷逐年“加码”,银行“早发力、早投放、早受益”的经营思路延续。
上证报记者张琼斯制表
上证报记者张琼斯制图
伴随年初以来居民消费回暖、经济形势好转,以及政策层频频吹风,市场对于1月信贷“开门红”已经形成一定预期。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新增信贷符合市场预期,主要是由于前期政策效果和年初需求复苏,贷款增速因而明显回升。
“当前,经济基本面快速恢复,市场化融资需求复苏步伐加快。今年年初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以及早春效应下,银行信贷投放节奏明显前置、靠前发力,叠加贷债跷跷板效应和各项稳信贷政策工具驱动,1月信贷实现‘开门红’,助力提振市场信心、激发主体活力。”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数量之外,体现“质量”的信贷结构也有优化,企业部门贷款仍为拉动信贷增长的主要支撑。
数据显示,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12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585亿元。
“从结构来看,企业贷款需求为主,说明企业生产和开工都较快,包括去年的投资可能继续会产生信贷需求。”明明说。
温彬表示,伴随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加快投放、保交楼和优质房企贷款支持计划加码、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落地,在政策性银行和大中型银行“头雁”作用拉动下,1月份企业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强劲。此外,在信贷维持较高景气度情况下,部分银行通过压降票据资产来腾挪额度,1月票据融资减少4127亿元,同比大幅回落5915亿元。
不过,着眼居民端,信贷需求的明显释放仍需时日。
温彬表示,住户贷款整体仍待修复。其中,按揭贷款在地产销售未见明显改善,以及在“提前还贷潮”加剧下,新增住户贷款规模依然较弱。受益于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和消费活动旺盛,以及银行推出的优惠活动,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业务表现稍好,但由于企业春节前发放年终奖可能使得个人偿还信用卡贷款及消费贷增多,导致1月居民短期贷款数据整体不高。
明明表示,居民信贷虽然相对较少,但估计受到春节假期影响,考虑到最近很多城市二手房交易明显复苏,预计未来居民信贷可能进一步上升。
债券融资
缩量拖累社融
社融方面,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初步统计,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93万亿元,同比多增7308亿元;委托贷款增加584亿元,同比多增156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2亿元,同比少减618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2963亿元,同比少增1770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486亿元,同比少4352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140亿元,同比少188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964亿元,同比少475亿元。
上证报记者张琼斯制图
对此,明明表示,1月社融增量同比减少,主要受到企业债和政府债发行同比减少的影响。
“债券融资缩量成为主要拖累。”温彬分析1月份社融增量时表示,表内信贷投放是主要支撑项,企业债净融资大幅缩量成为主要拖累,政府债券、外币贷款、未贴现票据等也同比减少。
温彬表示,受去年四季度以来信用债利率明显上行影响,企业发债意愿低迷,部分企业发债需求转向贷款,贷款和债券置换效应明显,带动1月信用债净融资继续同比缩减4352亿元,成为社融主要拖累项。2023年专项债发行节奏继续前置下,1月政府债净融资4140亿元,但受去年高基数影响,同比减少1886亿元。
此外,数据还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8个百分点。
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1月M2同比增速继续走高,并高于名义GDP增速,反映国内货币环境仍继续保持适度宽松。1月M2同比增速较上个月走高,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银行积极发放贷款,力争尽早锁定收益;居民存款同比多增;企业贷款强劲,派生存款增加。
一季度信贷“开门红”
有望保持较强水平
信贷投放“红火”,能提振信心、激发活力。信贷“开门红”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更为重要,关乎市场预期稳定、经济平稳运行。
对于一季度信贷投放的可持续性,中金公司表示,由于2022年总体信贷需求偏弱,月度之间信贷波动幅度较大,预计在2023年疫情影响减弱、需求企稳的环境下,信贷投放较去年更稳健。预计一季度“开门红”能保持较强水平,实现同比多增。
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倪军表示,通过对六家国有大行就银行信贷及经营展望进行了跟踪,2022年四季度信贷需求呈逐步回暖态势,项目储备好于上年同期。对公信贷需求恢复较快,基建、制造业等领域信贷需求已出现明显改善;零售信贷方面,整体在爬坡恢复进程中,消费贷款需求自2022年10月以来逐步改善,2023年改善趋势有望延续。
“预计2023年贷款规模增长平稳适度,由于大行2022年信贷增量基数大,票据占比较高,目前2023年增量预算与2022 年增量相当。”倪军说。
其中,信贷结构方面,倪军表示,对公端预计普遍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房地产领域、制造业、其他受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较大领域,如绿色信贷、普惠金融、战略新兴产业等;零售端,预计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投放逐步恢复,非按揭消费贷、经营贷将持续发力。
“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伴随疫情冲击消退、各地稳增长计划和举措出台,企业与政府部门投资步伐加快,消费预期逐步恢复,在政策驱动和市场内生融资需求共同作用下,开年信用扩张积极,加速宽信用进程。”温彬表示,但年初信贷高增下,后续韧性仍需观察。
温彬认为,下一阶段,信用扩张的韧性和地产、消费修复情况仍较为关键,扩投资、促消费、稳地产、调结构等政策需延续支持,继续保持稳健货币环境,以巩固年初经济企稳向好态势,提升经济修复的斜率和可持续性。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