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银”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正在更多城市展开。

据浙江日报报道,2月22日下午,杭州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杭州市政府2023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出炉,其中“‘抚幼育苗’在杭州”入选十件民生实事项目,提出要向新出生且户口登记在杭州的二孩及三孩家庭发放育儿券。今年,杭州将首次向同一对夫妻生育二孩、三孩,且新出生子女户籍登记在杭州的家庭发放育儿补助,拟向二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5000元,向三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20000元

几日前,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就《温州市户籍人口一次性生育补贴发放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办法》明确,符合政策生育的夫妻,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分别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元、2000元、3000元


(资料图片)

多地出台鼓励生育措施

近来,已有多地出台省级或市级的鼓励生育措施,多以生育津贴、育儿补贴等现金支持为主,同时兼具住房等方面的倾斜政策。

去年12月,《云南省生育支持项目实施方案》印发,对全省实施一次性生育补助、育儿补助、婴幼儿意外伤害险参保补贴项目予以指导。《方案》明确,发放期限为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二孩补贴2000元、三孩补贴5000元),育儿补助(二孩、三孩0—3岁期间每人每年补助800元),对婴幼儿意外伤害险参保给予补贴(婴幼儿0—3岁期间每人每年补助50元)。

再早之前,省级层面上,《广东省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提出,探索对生养子女给予普惠性经济补助;浙江规定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对三周岁以下的婴幼儿家庭给予育儿津贴、托育费用补助。

省会城市方面,山东济南、湖南长沙、辽宁沈阳、黑龙江哈尔滨也都陆续出台具体的生育激励政策。

今年1月,济南市印发《济南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本市户籍按照生育政策于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对其中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及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生育妇女每月加发200元育儿生活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

长沙市于去年10月出台《关于发放三孩育儿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提到,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按其合法生育的第三孩(及以上)每孩次一次性补贴1万元

近年来受“人口流失”之困的东北地区也在鼓励生育。据沈阳日报报道,今年2月,沈阳印发《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其中包括,建立家庭育儿补贴制度,对夫妻双方共同依法生育三个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三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止。

哈尔滨则于去年11月出台《哈尔滨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减轻家庭育儿负担,按政策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家庭,每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按政策生育第三个子女的家庭,每月每孩发放10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子女3周岁

此外,一些经济强市也加入“真金白银”促生育的队伍。今年1月,深圳市卫健委就《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初步拟定深圳市育儿补贴标准: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3000元,另外每年发放15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三年累计发放补贴75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2500元;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5000元,另外每年发放20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10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3667元;生育第三个子女的,办理出生入户后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10000元,另外每年发放3000元育儿补贴,直至该子女满3周岁,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9000元,平均每年可领取6333元。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对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014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建立育儿补贴金机制是通过经济手段减轻家庭生育养育顾虑和压力的一种方式,现金补贴政策的有效性、效果的可持续性,还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测算和政策论证。下一步,我委将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继续加强这方面问题的调研,向已实施地区学习经验,积极研究评估发放育儿补贴金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各地各部门也将着眼于群众最期盼的生育养育教育等实际需求,落实好各项配套支持措施,进一步推动中央《决定》和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此外,一些地方还出台了住房等方面的倾斜政策。如,北京市明确,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可以纳入优先配租范围,并在户型选择等方面予以适当照顾;济南市提出,对符合公租房申请条件的未成年政策内二孩及以上家庭,在申请公租房时优先予以分配;对因家庭人口增加、就业、子女就学等原因需要调换公租房的,根据房源情况实施常态化申请、统一调换;符合租赁住房补贴申请条件的,提高保障面积标准,每增加一孩保障面积标准增加15平方米。

鼓励生育的另一面:人口形势在变化

在各地密集出台鼓励生育政策的另一面,是人口形势的变化。从全国来看,我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较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比2021年减少10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比2021年下降0.7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下降0.94个千分点。

不过,从已公布2022年人口数据的省份看,各地人口趋势变化有一定差异。澎湃新闻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已有江西、广西、贵州、甘肃、青海、重庆、海南、安徽、河南、浙江10省份公布2022年省级人口数据。除河南外,其余9省份2022年常住人口均实现正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10省份的出生人口数量有所下滑,除安徽公布的出生人口数据统计时间段为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无法比较外,其余9省份2022年出生人口数量相比上一年均有所下滑。人口大省河南2020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万,2021年再度跌破80万大关,是197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人口自然增长率方面,2022年,贵州、青海、海南、广西、江西、浙江为正,重庆、甘肃、安徽、河南均为负,其中河南人口自然增长率62年来首现负增长。

具体到城市,以杭州、温州为例,这两座城市都是浙江省人口大市。2月22日公布的《2022年浙江省人口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杭州、温州2022年末常住人口分别为1237.6万人、967.9万人,分列浙江省内第一、第三,与此同时,2022年杭州的人口出生率(7.2‰)为全省最高。不过,人口监测数据和调研情况显示,2017年以来,杭州一孩生育率总体平稳,但二孩、三孩出生率直线下降,适龄市民对于二孩及三孩生育意愿明显偏低。其中,第二孩出生数量减少在出生人口下降中占主导地位。而温州曾是浙江人口第一大市,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06年-2015年间,除了2009年,温州常住人口数量均高于省会杭州,列浙江第一,直至2016年被杭州反超。

此前,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曾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育儿补贴实际上是一种以经济支持为内容的生育支持政策,在不同地区的效果可能不一样,比如在经济发达地区,育儿补贴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但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生活成本比较低,生育和养育的成本也相对较低,同样的育儿补贴,对于提高生育率的效果可能会更为明显。他建议,需要结合不同地区人们的具体生育需求,根据人们在生育过程中面临的工作、生活、养育、教育等具体困难,来提供相适应的生育支持政策。

此外,任远还提到,在更深层次来看,在现代社会的生育文化中,生育的价值本身在逐步减弱,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在发展,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在提高,人们的生育动机在减弱。因此,对于国家生育政策来说,还需要在生育文化建设上做一些改变,“孩子的经济价值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逐步减弱,我们需要在文化上强调孩子的情感价值、强调孩子作为生命的价值,强调生育和抚育孩子的成长对自身人生成长的价值,通过这种观念上的重新塑造,使人们觉得生育是有意义的,才能提高人们的生育动机,再加上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改善,才能从根本上使生育动机和生育意愿得到提高。”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