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前才将房地产定性为困难行业的武汉,如今也开始进入了楼市小阳春。

据武汉房管局数据显示,2023年2月1日-2月28日,武汉市新建商品房成交备案14084套,成交面积158.8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商品住宅成交12421套,成交面积140.32万平方米,环比上涨87.18%,同比上涨108.51%。


(资料图)

这一成交量,也创下了过去17年来2月份单月新高。在这1.24万套的成交量中,主城区、部分性价比高的楼盘人气和成交提升明显,主城区成交套数占比64.3%。

具体来看,成交量最好的三个区域为汉阳区(1277套)、东湖高新区(1275套)和青山区(1254套)。加上硚口区、黄陂区以及东西湖区,2月份武汉共有6个区的网签量超过1000套。

从项目网签排名来看,以华发公园首府、中建大公馆、城投融创国博城、帝大御璟城、武汉二十四城、万科公园5号、招商武汉城建未来中心、华发都荟天地等项目靠前,网签套数分别为630、437、215、204、188、172、161和150套。

据武汉当地房产销售透露,位于四新板块的城投融创国博城,在2月初时单日到访近400组,单日成交达20多套;而位于经开核心的招商武汉城建未来中心,项目5号楼开盘即实现去化90%。

还有位于古田板块的龙湖揽境,近期该项目3号楼120平方米的户型,在2天内销售额达5300万元。

旭辉方面也向界面新闻证实,近期武汉市场热度不错。以大关山板块的旭辉千山凌云为例,3月3日开盘,加推15号楼建筑面积约110-127平方米106套特惠房源,当日便售罄,实现销售金额超3亿元。

新房的热度很快也传递到二手房市场。根据贝壳数据显示,进入2月份,武汉二手房市场成交量也是连日递增,单日成交376套房源创下了新高。日均200多套的成交量,环比1月上涨207.9%。

根据贝壳指数显示,武汉近期成交的小区房源中,以枫桦苇岸、统建同安家园、朗诗里程、清江山水等小区居多,市场流通性较强。

中指研究院华中研究员李国政向界面新闻表示,自春节复工以来,疫情防控优化,社会经济逐步恢复,武汉房地产市场正迎来明显复苏。

李国政指出,进入2月份,积压的消费需求开始释放,武汉楼市人气见长,典型高性价比项目,率先迎来“报复性”消费,市场再现日光盘,部分项目逐步降低促销的折扣力度。各房企推盘积极性提高,节奏加快,楼市成交触底反弹,“金三银四”已拉开序幕。

武汉链家一名新房销售人员告诉界面新闻,武汉这一轮市场热度主要源于疫情结束后置业需求的释放,前两年不敢买房的都开始入手了。此外,政府也给了足够的支持政策,而且房价也开始缓慢上涨。

“房价对比年前涨了一些,涨幅不等,每平方米在500-2000元不等。”上述销售人士表示,武汉现在楼市政策近乎筑底,二环外首套首付2成,二环内3成,首套利率仅3.9%,多重原因作用下,市场复苏显著。

自2023年以来,武汉新房市场房价就开始小幅上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城房价数据显示,武汉1月新房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2%。

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武汉楼市回暖不可能一蹴而就。与当前绝大多数二线热点城市无异,均是与楼市政策支持、经济回暖等因素密不可分,此前被积压的一部分购房需求正逐步释放。

毕竟在一个月之前,武汉才将房地产列为“困难行业”,并连续出台16条经济政策,来提振已经持续疲软的地产行业。

2月6日,武汉提出,为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在重点监管资金中增加“项目主体结构达到三分之二进度”拨付节点;优化调整新建商品房预售条件,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增加申请预售许可次数,预售许可最低规模不小于栋等。

针对购房者也释放多重积极信号。其中包括“支持居民家庭合理住房消费,结合房价和新房库存情况动态调整住房限购范围”等多项利好措施。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武汉市新建商品房销量为11.63万套,同比下滑42%,表明武汉楼市真正陷入困境。

从当前市场成交量来看,新政一个月,效果正在显现。不过,武汉市场回暖信号依然存在被技术性放大的情况。

李国政表示,2022年年2月、2023年1月均为春节,因此在数据层面,今年2月成交的环比、同比出现“大幅度增长”,可能造成趋势误判,影响后续政策支持力度,不利于市场持续复苏。

另外,当前武汉楼市的回暖,表现为点状、结构性特征,主城区、国央企及优质上市房企、部分性价比高的楼盘,人气与成交提升明显。但大部分新城区热度不足,市场复苏慢一拍,仍需提振市场信心。

而且武汉二手房的库存量依然很大,面临去化压力。

截至目前,武汉全市二手房挂牌量已超过14万套,平均去化年限为5-6年。其中东湖高新区,汉口江岸区,汉阳钟家村、王家湾等主城区,去化周期基本在4-6年左右的时间。

对此,贝壳研究院市场分析师刘丽杰指出,在前期政策的支持下,综合1、2月市场表现,预计今年武汉市场能够在去年的基础上温和复苏,缓解库存压力,价格保持平稳。

“但要客观看待今年市场的修复,不能把正常合理的市场复苏放大为暴涨,从而误判整体市场。”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