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正在成都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赛场内,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健儿挥洒汗水,将高水平的竞技展现在观众面前,多场热门赛事一票难求;在赛场外,宽窄巷子、杜甫草堂、武侯祠、大熊猫、川菜等成都与四川元素再度爆火。当大运会叠加暑期旺季,成都旅游业也迎来新一波热潮。去哪儿旅行平台数据显示,7月15日起,平台上机票、酒店的预订量日增幅超过两成。当前成都已位列平台机票目的地首位。


(资料图片)

疫情过后,告别“宅生活”的人们开始恢复旅游消费,全国各地的大小旅游景点迎来大批游客,成为“打卡”圣地。在今年的春节、清明、五一、端午4个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幅分别达到23.1%、22.7%、70.8%和32.3%,国内旅游收入分别实现30.0%、29.1%、128.9%和44.5%的强劲增长。

伴随着出行的正常化,文旅消费也多点开花:强制实名的演唱会仍然一票难求,“为一场演唱会,赴一座城”的“观演+旅游”在歌迷群体中屡见不鲜;暑期档国风动画、励志故事、阖家欢喜剧等各题材大片齐聚一堂,引爆观影狂潮;“村超与村BA”的全民运动与乡村文旅方式……在休闲娱乐需求的驱动下,消费水平丰俭由人,趣味、方式丰富多样的文旅模式应运而生,在短时间内火爆“出圈”。

展望下半年,文旅产业恢复与发展的动力不减。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指出,要丰富文旅消费、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无论是正在进行中的暑假,还是即将到来的“中秋”、“十一”假期,各类旅游需求依旧旺盛;即将到来的杭州亚运会将再次掀起“体育+旅游”的热潮;演出市场以及电影市场热度不减;各地的文旅商家摩拳擦掌,推动传统业态迭代,积极打造满足不同消费预期的爆款新产品和新业态……

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旅产业的兴旺,不仅为打造文化名片、塑造文化价值、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积极释放消费需求、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促进经济“硬实力”提升,牵引带动供给侧需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为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硬核动力,银行业要着眼于文旅产业的发展新动向与新需求,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指引,引金融活水浇灌文旅产业茁壮成长,并从中拓展新的业务机遇。

作为与外部关联度极强的行业,文旅产业易受政策、季节、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为此,银行业应持续优化信贷服务,积极对接不同类型文旅企业金融需求,打造覆盖文旅产业各个经营层级的全链条信贷产品体系,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助力文旅企业抵御各类风险挑战。

对于文旅企业抵押物稀缺、文化创意价值难以评估的状况,银行业一方面要优化行业信贷管理体系,探索开展文化产品、景区收益权等抵质押融资,丰富文化和旅游企业信贷融资工具;另一方面要寻求与包括政府平台、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在内的多方合作,在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散信用风险的同时,拓展金融服务,帮助文旅企业获得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

除了传统信贷需求外,银行业还要积极拓展其他融资渠道,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发行债券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资产及产品评估体系,盘活文化和旅游企业资产;进一步跟进旅游基础设施、景区、酒店、休闲娱乐等项目建设,提供包括项目贷款、供应链融资、债券承销、上市财务顾问以及收单、结算等在内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同时,银行业要密切关注“演艺+旅游”“体育+旅游”、美食游、健康医疗游、小众定制游、沉浸参与游、夜间游、旅游直播等新业态新场景发展情况,挖掘金融业务拓展机遇,配套新型场景融资、数字藏品、夜间服务等特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此外,为提升消费者体验,进一步激发与释放消费潜力,银行业需要研究不同文旅细分市场的特点,了解不同地域、年龄、职业消费群体的文旅消费偏好,探索与线上线下出行平台、消费点评平台、娱乐票务营销平台、旅游服务平台等各类机构的合作,打造各类文旅消费场景活动,优化创新信用卡支付、旅游分期、数字人民币支付、跨境线上支付等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旅游消贷产品,打造更安全便捷的支付体验。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