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设计业务处于建筑产业链上游,是工程项目的起点,也决定了工程规模和成本投入。同时,设计业务作为整个项目的数据来源,也连接着施工方、生产方等各参与方,是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设计企业系统性数字化转型对整个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建设发挥设计的实际价值就显得尤为关键。

12月14日,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联达”)《数字建筑大讲堂》“系统性数字化重塑企业掌控力与拓展力”系列讲座第五期(下)直播活动成功举办。

本期大讲堂以“数字设计赋能设计企业新发展”为主题,聚焦市政设计领域数字化转型实践,邀请到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苏交科”)副总裁马健飚,广联达市政产品部路桥隧产品总监高书克,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青岛市政院”)总工鲁洪强,分别从建筑行业市政设计理念、方案、案例实践等维度阐述设计数字化转型的现状、需求及趋势进行了精彩分享。

苏交科副总裁马健飚在《市政设计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主题讲座中,围绕市政设计行业特点和趋势、市政设计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及苏交科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从宏观的产业革命到中观的数字经济再到微观的跨界颠覆进行了精彩分享。

马健飚认为,新基建就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市政行业是新基建的主要载体之一,市政行业设计具有参与专业多、建设周期短、精细化要求高等特点,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驱动市政行业设计价值最大化。马健飚表示,市政工程数字化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在数据底座层面,主要通过协同设计平台、高效的全专业设计软件实现实时高效的全设计数据采集,叠加施工层数据、运维层数据,进而在BIM+GIS基础上打造以同源数据库作为底层支撑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底座。在平台研发层面,主要在数据底座基础上,通过应用BIM、CIM、VR、MR等新技术实现数字化交付及实时可视化虚拟现实演示;通过平台级研发驱动建设管理平台、运维管理平台、智慧公路、智慧城市、智慧园等数字化业务创新发展。

广联达市政产品部路桥隧产品总监高书克,以《自主BIM平台路桥隧一体化设计软件介绍》为主题,从研发背景、总体架构、软件介绍、发展规划四个方面详细分享了国外道路BIM设计软件在国内应用的困境和导致此问题的产品层面的根因,同时给出了数字化转型的破局之道。

高书克谈到,国内道路设计软件二十多年来一直以CAD二开为主,未能突破CAD+3D展示的模式,同时针对国内道路情况,国外道路BIM设计软件也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所以让中国设计师使用适合自己的设计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介绍,时至今日,广联达依靠自主、可控、安全的核心技术,已经自主研发出如BIM5D、BIMMAKE、BIMFace等多种经过市场迭代验证过的图形自主平台,涵盖了设计、施工、运维三个维度,以生态开放的态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数维道路设计软件就是基于广联达国产BIM图形平台GDMP和参数化建模技术,为路桥隧设计师或BIM工程师全新打造的聚焦于路桥隧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的符合国内设计习惯与规范标准的BIM专业化设计软件,提供包括工程管理、地形设计、道路设计、桥梁设计、隧道设计等在内的多种能力,实现设计业务的高质、高效发展。未来,广联达将通过方案施工图一体化设计、市政多专业一体化协同、全周期数据一体化打通等实现数字市政设计的一体化。

青岛市政院总工鲁洪强在《青岛市政院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主题分享中,通过对企业的定位与架构、具体探索与实践、成果转化与效益、应用总结与展望的详细分析,分享了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逐步推进系统性数字化转型的探索。

鲁洪强认为,数字化发展方向是以BIM技术为基础,以业务需求为核心,围绕工程项目进行全专业的BIM咨询、设计,以重点项目为依托,推动各类项目进行全过程BIM技术的应用。在具体探索与实践中,针对总体业务及道路交通专业进行了以三维设计、设计评价、碰撞检查等为重点的BIM应用探索,在软件选择上先后经历了从UC-win/Road等软件到广联达路易的过渡,逐步实现了多软件、多专业的融合、平台信息化、数据化的集成共享;同时基于倾斜摄影,实现现状与规划的融合。在成果转化与效益方面,青岛市政院在城市道路、轨道交通、桥梁、综合管廊、地下空间、污水处理厂等领域开展多方面的BIM技术应用,项目团队组累积建立桥梁、道路 、交通、景观、管线、路灯等各专业的族库,大大提升了项目建模的效率及精度。“BIM的数据价值体现在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中。”鲁洪强介绍,青岛市政院未来将根据市场需求,加强模型信息的共享、模型数据在施工和运维管理方向的延伸,完善工程全生命周期的BIM技术应用;同时将重点建设数字化项目管理平台,满足项目建设阶段管理需求的同时,通过对建设数据的“清洗”和运维数据的“切换”接入,实现规划设计-建设-运维数据的一体化交接,进而实现“数字孪生”。

《数字建筑大讲堂》将继续聚焦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难关痛”,与行业专家共探数字化转型新范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