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用了六年时间步入了成熟阶段。越来越受到全国戏剧界的关注与从业者的参与,渐成气候,未来可期。从剧目上看,审美性、艺术性、思想性愈发精到。思想的启发、艺术的审美都已经进入了新的层面。

昆剧《草桥惊梦》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以为它是小剧场戏曲最应有的当代容颜。虽是张生独角戏,却展示《西厢记》最多情的乐章。碧云天,黄花地,霜林醉染。张生与崔莺莺话别后,夜宿草桥客栈,昏昏欲睡,梦忆往昔,重温春日普救寺中邂逅莺莺,难忘夏日夜半听琴诉衷肠,直到长亭离别,依依难舍。在凄楚的月色中醒来,梦却碎了一地,难觅佳人身影,千种风情无处安放。短短个把钟头,观众不仅看懂了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更洞悉了张生丰富细腻多情的内心深处。一人独角一台戏,靠的是昆曲青年才俊黎安的扎实功底和深情演绎,更倚重一堂乐队别开生面的唱和与伴奏,令人惊艳。

戏曲原本是戏一半曲一半,不知何时起,乐队成了漫不经心的伴奏。而《草桥惊梦》的文武场完全进入舞台演出状态。他们融入主人公的表演之中,或帮腔,或搭讪,或旁白,连佛经佛乐也是由乐手们和声歌咏,好听耐听。演员乐手同心同德完成了当晚的整场演出。乐手们的艺术创造力得以充分体现。一出传统剧目的演出,炫出了现代感、艺术性。

曾几何时,导演、编剧成了小剧场戏曲的先锋,演员沦为编导的雇佣。缺少了创作力量的表演少了灵性。而乐队仅限托腔保调的伴奏,谈何创造精神。昆曲《草桥惊梦》赋予乐队更多的表演功能,笙箫笛弦,吹拉弹唱,檀板手碟,锣鼓铙钹,活色生香。在富含生命活力的音乐里,传递着主人公的喜怨悲欢,煞是意趣横生。这种戏、曲融为一体的表达颇有现代感,艺术感,难度高,特别能吸引真正喜欢艺术的年轻人。所以昆曲《草桥惊梦》成为最能代表本届小剧场展演特色的剧目。

一个行业,一个事业,精英人士的参与才有可能出成绩。编导与优秀演员包括乐师的热情参与才能使剧场火花四溅,魅力无穷。青年人拥抱戏曲,古老剧种方能紧跟时代。小剧场戏曲的表演需要名演员的加入,真正的创新得靠吃透这门艺术不甘平庸之人。纵观京剧史,诸多声腔流派的产生,皆为演员和乐师长期合作切磋产生的,如张(君秋)派的产生,离不开琴师何顺信先生的努力。这一点如今常常被忽略,乐队成了单纯的伴奏,又怎能出现新的流派呢?

本次展演还有几部戏极具亮点。比如滇剧《马克白夫人》,梅花奖演员冯咏梅一人贯串全台,其表演一气呵成,将野心炸裂、被权力异化、弑君篡位的马克白夫人的人性之恶赤裸裸地袒露在观众面前。黄梅戏《浮生六记》,吴美莲一人饰两角,唱做俱佳,刘国平饰演的沈复,功力深厚。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青年导演李佳秋不仅有想法更有办法,三人同装,互为表里,将复杂的人物关系条分缕析,表达出纯真少女对爱情傻傻的等待。京剧《鉴证》,情节紧凑,演员精彩。昆曲《319·回首紫禁城》,演绎大明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的哀鸣与唏嘘。尤其强化小剧场戏曲的实验性,恰恰是不着戏装酷似排练的演出,亮出了演员的底牌,也是对戏曲传统的强烈回归。2020中国小剧场展演唯一一出现代戏黄梅戏《香如故》是一部洗心之旅,灵魂救赎之作。首次参加展演的评剧《染》、婺剧《无名》可圈可点。来自福建泉州的高甲戏《范进中举》,将丑角艺术表演得淋漓尽致,登峰造极。

令人高兴的是,小剧场戏曲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越来越回归理性,越来越强调表演艺术家的魅力。从当年热衷于文本解构颠覆,到导演强势崛起,再到表演艺术的回归和重塑,小剧场戏曲迎来了高光时刻——思想内容上的新发现,艺术表现上的新表达,审美欣赏上的新诉求,三者结合才为大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