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正成为各地区2021年的研究主题。继1月23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加快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数字货币试点应用后,1月24日,包括上海、广东多地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将打造数字货币创新试验区,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

多地“官宣”

数字货币近两日热度大涨。广东省省长马兴瑞1月24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将全力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支持深圳构建高水平要素市场体系,建设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数字货币创新试验区。

无独有偶,1月24日开幕的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指出,将持续推动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继续集聚一批功能性、总部型机构,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

事实上,除了北上广外,包括苏州等地区也有相关规划。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1月中旬,苏州市政府便曾宣布,“十四五”时期,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央行数字货币试点工作,前瞻布局数字金融产业链,建设数字货币产业集聚区和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推动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建设运营。

金融科技行业资深分析师苏筱芮认为,“地方两会”频频提及数字人民币,表明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在顶层制度、创新实践等方面已具备充分优势,数字人民币的意义不仅仅是来自央行的数字货币,更承载着以金融科技创新带动实体经济发展、经济生态圈发展的历史重任。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刘峰进一步称,从各地表述来看,北京市侧重于加强数字货币应用在金融科技、专业服务层面;广东省则希望构建以深圳市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货币创新及应用城市;上海市则更希望融合上海自身特色领域,利用成熟的金融风控体系与临港片区的跨境贸易之便,赋能数字人民币,打造稳定、安全的数字货币应用试点。

聚焦高频小额支付

“在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逐步召开之际,各地陆续在会议中定调数字人民币,意味着从政府规划层面,数字人民币或将从试点走向大范围应用。”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联储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全称。

事实上,自2020年以来,数字人民币试点多点开花,其中在深圳、苏州等地进行大规模试点,且在上海、北京等地进行了小范围测试。在应用场景上,主要聚焦在日常交易、生活便利、零售等高频小额场景,另在支付体验上,也不断升级进阶至双离线支付、可穿戴设备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

多地试点城市中,深圳作为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的“首发地”,在用户规模、商户规模等方面,试点优势显著;而苏州作为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的“第二站”,在数字人民币的线上运用、“子钱包”推送、双离线支付等多方探索,亦可圈可点。

针对2021年开年以来的数字人民币最新动向,苏筱芮认为主要呈现了三个方面特征。一是应用场景丰富,数字人民币除了传统的商超百货,正在向更多场景进行拓展,例如保险购买、物业费缴纳、汽车服务等;二是体验形态多样,除了传统的“扫一扫”,目前数字人民币还可以“碰一碰”,测试了手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三是试点多线并行,尽管在部分城市未官宣开展活动试点,但已零星出现小规模的场景接入,通过前期准备助力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乃至为后续的全国推广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铺垫。

后续场景延伸

“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展如火如荼,整体上呈现北、上、深、苏持续新功能测试,地方城市扩大落地试点,百花齐放的形态。”刘峰认为,数字人民币试点目前主要聚焦在日常交易、生活便利、零售等高频小额场景,后续仍有望取得更多场景的突破。

正如刘峰所称,随着数字人民币陆续试点,数字人民币在日常生活、零售等高频小额场景逐渐成熟,测试的重点则或逐渐转移到非零售场景中,如供应链体系、跨境贸易、金融等场景中去。而在功能上,将保留灰度测试、小步迭代的方式进行。

在李全看来,目前的数字人民币在试点过程中,多为支付所用,后续其是否可以用于存储、用于理财产品的买卖及投资品的买卖,甚至广泛地用于国际贸易,是下一步需要关注的重点,这也有助于从数字技术等手段和机制深度推动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

可以预见的是,数字人民币正在渐进式重构支付体系,后续试点有望加速。其中产生影响既体现在商户端,也有用户端体验。苏筱芮预计,后续试点或将在线上使用场景得到更大突破,从此前央行数研所的合作名单中推断,未来数字人民币会逐步渗透出行、电商、短视频等零售场景。

刘峰进一步建议,在后续各城市试点中,一方面应更全面地测试相关技术,保留更多的技术预案,更多考虑未来可能拓展的场景,保留好相关的技术和业务接口对接能力,做好全面服务各类场景的准备;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数字人民币背后的技术风险、业务风险,在现有反洗钱、反恐怖主义融资等风控能力的基础上,强化系统风控能力,补充数字货币新特性所带来的流通时匿名、离线交易等可能蕴含的金融风险。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刘四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