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学习和运用期货和衍生工具管理风险,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企业经营有主观的确定性目标,面临价格等其他外围风险因子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这是不确定性,而期货和衍生工具为这一矛盾提供了可能解决的有效方法。”浙江浙期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彬彬在大商所和资本市场学院共同主办的“大宗商品风险管理及期货会计实务培训(化工产业班)”上表示,企业对衍生品服务的需求主要有三个:融资、套保和利润,但这是“不可能三角”,因为不能既要求对冲风险,又追求利润率。
许彬彬认为,企业套保需求的根源是不同产品市场的供求波动,收益与风险并存并不是坏事,相反,波动同时也是收益的来源。
“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规定了套期保值的性质是管理活动,目标是管理风险,不是资产的经营活动,而是对企业经营中的资产价格和资产价值风险进行管理。”大商所研究中心相关专家认为,企业在参与套保之前,要先审视自己的管理目标,弄清楚是否存在进项端或销项端的定价敞口,或是存在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的存货风险敞口,明确进行套期保值的管理目标才有助于运用好衍生工具。
期货日报记者从参加培训企业了解到,从套期会计应用的情况来看,企业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财务在进行套期会计处理中找不到充当原始票据的期现台账;二是企业负责套期业务的人员和财务人员对套保存在认知的误区,双方不能有效地沟通;三是缺乏成体系的套期会计制度建设。
据专家介绍,企业出现上述困惑,一方面可能并没有使用套期会计来体现套期业务,另一方面可能没有建立相应的套保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企业的经营是通过财务来体现的,套保的目的是对企业经营资产风险进行管理,如果企业不使用套期会计来体现套期业务,很大程度上会造成财务报表的失真。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田雪彦认为,企业设立完善的套期保值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十分必要。恰当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业财融合”,更有利于企业向报表使用者,包含股东、金融机构以及监管者等传递套期保值的相关信息;反过来,制度的缺失可能造成企业出现错误的财务核算或不完善的信息披露,这些都可能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尤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财务信息事关众多投资者的利益,而全面注册制下上市公司对于信息披露准确性的责任更为重大。
“完善的套期保值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从制度流程的角度规范企业的套期保值财务核算行为,包含风险的识别与归集、套期的指定与记录、敞口的核算与追踪、衍生品的核算及信息披露等。”田雪彦说。
套期会计确实比较难,但大商所上述专家认为,难点不在会计,而在财务人员对业务的理解以及从业务到财务的转化。因为套期会计与传统会计的理念不同。在实体企业中,业务和财务是平行的两条线,但是在套期业务中,业务与财务是相互嵌套的。套期业务本身是期间错配,套期会计是用来调整这个错配期间的,而从套期业务到套期会计的过程中还夹杂着业务和会计的期间错配。“套期会计的应用是企业财务人员的一大挑战,也是实体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要处理的核心问题。”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进销项定价结算敞口和存货价值核算敞口进行风险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而期货市场本就源于贸易,帮助实体企业获得“稳定持续的正向经营现金流”,也是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