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票我一票,建工马上就出道”“点击上述3个幸运号码,收获元气满满的新一天”……自本报组织的“2022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擂台赛”投票环节启动后,类似这样的花式“拉票”文案,近一段时间来,每天都出现在杭城许多大学生的微信朋友圈中。
“夏日之约”即将落下帷幕,作为每年的“必修课”,今年的社会实践,你给自己打几分呢?哪些团队的实践活动最打动你呢?在为期一周的展示中,超过140万人次关注本次大赛评选进度。
红色宣讲、科普支教、乡村调研……大学生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多彩“课堂”,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学以致用,努力上好人生的“大思政课”。
社会实践“大课堂”,离不开“红色”主调
在多彩的社会实践中,今年的主色调还得属“红色”。
“第一次穿上红军服,戴上红军帽,看着镜子中的自己,似乎穿越时空,井冈山的峥嵘岁月立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谈起这趟跨越近千公里的实践活动,大二学生何骁宇依旧心潮澎湃。今年暑期,浙大城市学院开启了一场扎扎实实的井冈山红色研修实践之行,实践团足迹遍布井冈山许多角落:感受挑粮小道的艰险,在黄洋界诵读《西江月·井冈山》,在毛泽东同志旧居前聆听往事……师生一行近距离触碰历史痕迹,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不仅要走进红色文化发源地,还要将红色理论放声说起来。这个夏天,许多高校的“00后”宣讲团也开始忙起来了。如何将红色理论转化为“知心话”“家常话”,“00后”们有着自己的心得。“你这一口杭州话,听着可真亲切!”在富阳春建乡下俞村、咸康村、徐家坞等6个村的文化礼堂里,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礼堂小管家”实践团的董泽通,用杭州话拉近了与老人的距离。在对同龄人的宣讲中,许多“00后”宣讲员更喜欢讲出新时代的味道。他们会运用“顶流”等热词来形容历史英雄、时代楷模,或者通过情景剧等年轻态的形式来表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发扬红色文化,他们也有特别的方法。暑假期间,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剧往开来”团队来到桐庐县新合乡的红色教育基地,积累宝贵的史料事迹,开启了紧锣密鼓的红色剧本创作,未来他们将与当地有关部门合作,搭建党建共建基地、打造实景红色剧本、设计红色文化发展路线,为新合乡的“文”“旅”“农”产业发展道路持续赋能。
助力乡村逐梦“绿富美”,他们各有办法
说起流行色,在这堂社会“大课”里,还得属“绿色”。今年许多大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助力乡村逐梦“绿富美”。
不少实践团队帮助当地实现了数字乡村建设由“0”到“1”的突破。“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款日晒面,由我们的村民手工制作,口感筋道,营养丰富……”七月的淳安县石林镇,骄阳似火,数场农副产品的直播带货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支为当地提供“一条龙”电商推广模式的团队,正是由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组建而成。实践中,队员们上架了22款产品至直播平台,编写完成近万字的执行脚本,建成了设备齐全的直播间。“接下来我们还将总结经验,整理一份直播操作流程、通用脚本模板,编写一本农民朋友看得懂的直播教材,为乡村打造电商讲师培训团队,真正助力乡村振兴产生内生动力。”该团队指导老师、阿里巴巴商学院团委书记李仁杰表示。
除此之外,浙江树人学院举办2022年“万人百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走进未来村居·投身创新创业·助力‘两个先行’”为主题,115支团队足迹遍布140多个社区、乡村,深入调研浙江省为实现共同富裕打造的先行先试的基层“试验区”;浙江外国语学院“蒲公英”暑期社会实践送教团队,坚持11年奔赴金华浦江县杭坪镇中心小学开展公益夏令营,助力山区“双减”教育,成为村镇暑期托管的有效“试验田”……这个夏天,上百支实践团队前来分享有关乡村建设的所思、所想、所做,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两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万余名青年学子在多彩实践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努力将知识积累、社会观察等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让思政小课堂融入大社会,在理论实践交融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磨炼意志。(记者 王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