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楼幢突然换成了智能门禁,不考虑居民的需求,凭什么?”家住浦东新区利津路1313弄证大家园五期的陆女士近日向上海市民服务热线12345反映,11月中旬,业委会向居民推荐了一款门禁系统,需要下载手机App操作开门。正当家中老年人颇感不便之时,智能门禁就悄悄开始试点安装,有居民立即冲到物业经理办公室质疑……两个星期以来,已经有4个楼幢陆续拆除了智能门禁设施。(12月3日上观新闻)

可能有人觉得这些居民们有些得了便宜卖乖,由于门禁机的使用寿命将至,部分配件损坏后没有新的配件更换,对业主造成出行困难,且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物业公司引进一家公司的门禁产品,对小区所有单元门免费提供新门禁的更换和维保服务。这对居民来说更安全更方便。而且新的门禁系统可以实现手机APP、人脸识别、刷卡、输入密码4种开门方式,以应对不同场景,也尊重了居民的选择权,居民何以还要反对呢?

其实,青年人对此都持欢迎态度,主要是一些老年人反对的理由是不管选取哪种开门方式,都必须用APP设置,而自己不懂这个。事实上,不少年轻人表示可以帮助老人设置,所以说,这实际上并非重点所在,重点是老年人比较保守,担心信息一旦泄露被非法使用。正像年过六旬的张阿姨所说,“手机每年都在更新换代,保不准门禁公司哪天就倒闭了,所以我不想过多地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以,“我不反对新技术,但我只能接受办一张门禁卡,设置一个密码。”

居民的担心确实需要理解。连日来,天津、南京、杭州纷纷出台政策,禁止非法采集人脸信息、禁止强制进行人脸识别。另外,针对部分App超范围收集、强制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特别是强制人脸识别功能,12月1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规定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即时通信等38类常见类型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今年10月首次亮相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中,规定了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即个人对其个人信息的处理享有知情权、决定权,有权限制或者拒绝他人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处理。所以,部门居民拒绝使用新的智能门禁系统,并非矫情,实在是他们的权利。

对此,物业公司表示,门禁公司会如何处置居民隐私,物业并未考虑。已经暂停智能门禁的安装进度,对于选择使用的居民,物业考虑到老年人操作不便的因素,将提供相应指导,原先的门禁卡故障问题正在联系公司抓紧调试。

亡羊补牢固然也值得称道,但是,智能门禁作为社区呼声较高的新型配套设施,申城已有不少小区在引进安装,全国各地也都在存在类似情况,与其好事多磨,不如直接把好事做实做好。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打造智慧社区,智慧社区不仅方便居民安全生活,也能促进消费。2020年11月,由工信部牵头的《数字孪生白皮书》指出,到2023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那么,智慧社区建设如何解决居民安全方便的使用智能设备而又保障信息安全?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公开征求意见)》指出,智慧社区总体功能及效果应满足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为指导方向;能对社区的相应数据进行动态采集、反馈、分析、预测并进行标准化管理;能实现统一用户管理、权限授权管理、信息推送、应用管理等。这就急需在国家标准尚未落地之前,各地需要根据相关法规,尽快通过听证会等多种征求意见方式,拿出适合自己城市的智慧社区建设规范指南,避免“好心办了坏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