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尖上的中国》到《人间世》,再到《人生一串》,伴随着频出的“爆款”,我国纪录片市场开始崭露头角。而随着《中国》的热播,这一产业再次吸引了观众的目光。12月7日晚间,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国》正式开播,随即便登上热搜,并获得大量好评,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时,《中国》在视频网站端的播放量已经破千万次。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的主创是曾推出过豆瓣评分高达9.7分的爆款纪录片《河西走廊》的团队,同时该纪录片还邀请电影《芳华》《老炮儿》等作品的摄影指导罗攀掌镜,演员阵容则汇聚了北京人艺、国家话剧院的实力派戏骨以及观众熟知的主持人或演员。
有了“豪华团队”作为基底,《中国》获得口碑、热度双丰收似乎也不是难事。据酷云EYE的数据显示,尽管《中国》开播时间为当晚19时30分,恰逢黄金档,但直播关注度和市占率也分别达到了0.6252%和3.1135%,超过了同时间段播出的多部电视剧及综艺节目。同时,据芒果TV App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17时13分,该纪录片的累计播放量已经超过1000万次。
从观众反馈可以看出,该纪录片的画面、内容及节奏均获得相应的认可。其中,观众宋新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中国》的画面非常精致,而通过画面、配乐及演员的表演,也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只是纪录片的内容选择相对偏向于普及化,更适合那些对该段历史情况并不是特别熟悉的观众。
在影评人刘贺看来,《中国》在创作上的设置也能看出在试图与更多人进行对接。“对于历史纪录片而言,很多观众之所以敬而远之,便是因为内容长篇累牍且又过于生硬导致完全丧失兴趣,但《中国》先是用画面来满足当下观众的审美标准,随后以人物志的方式讲述当时的历史时代,再加上人们熟知的演员出演,从多个层面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当下我国纪录片市场正处于向上的发展通道中。据《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50.36亿元,同比增长9.4%;年生产总值约为66.6亿元,同比增长3.3%,尽管增幅为近十年来最低值,但考虑到宏观经济态势,纪录片产业仍处在良性上升通道。
在取得大幅增长的同时,《报告》同时也指出,以定制市场、委托制作市场为主的格局并没有发生变化,一半靠政府,一半靠市场,完全依靠市场(包括版权和播映权销售、观众付费观看)和注意力销售(广告销售)收回成本的纪录片凤毛麟角,健全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
“这一方面在于纪录片的从业者尚未真正下定决心去尝试完全依靠市场,因此未能彻底去迈出尝试的脚步,另一方面在于市场对于纪录片的发展仍存在偏见,这也影响了从业者尝试的勇气。且一部纪录片从立项到上线播出,往往不是短时间便能操作完成,而是需要两三年甚至更多年的长期记录,但市场存在的逐利性却又时常体现在迫使内容作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以实现商业性的回报,这也阻碍了纪录片的市场化,需要双方逐步地磨合。”导演黄志勇如是说。
对于当下纪录片市场的发展情况,数字文创产业智库研究员李杰表示,无论是制作方还是市场,均需要打破自己的固有想法,拓宽纪录片市场的边界,如在内容上可以融合真人秀等成分,强化吸引力,在市场商业性角度通过融合面孔较为熟悉的艺人,并在播放方式上借助多渠道进行特色化设置等,让纪录片能够挖掘出更多可拓展的空间。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