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赴“春城之约”,共商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一同绘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这次在中国召开缔约方大会,中国担任主席国也是承办国,国际社会希望通过中国的努力,能够对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引领的作用。
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及深圳市政府的批复与支持,在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组建运营下,深圳国家基因库已成为世界领先的存、读、写一体化的基因库,有效提高国家生物遗传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助推全球资源保护和科学合理应用。在COP15主题下,深圳国家基因库多次亮相。
COP15大会“中国馆线上展”
10月10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中国馆线上展”正式上线,面向全球展出。展览围绕COP15大会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通过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创新的生态文明理念、中国实践经验和故事等内容,全方位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绩。深圳国家基因库亮相地方展区(深圳)。
此外,在COP15大会生态文明论坛,深圳市副市长张华做主旨报告,分享深圳生态文明的实践与探索,包括深圳国家基因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获得的成果。
纪录片《共同的家园》
10月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COP15大会召开前夕,重磅推出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纪录片《共同的家园》,该片讲述了中国积极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公约、致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动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环境保护贡献,推广中国生态治理经验,传播中国生态文明思想。深圳国家基因库的故事于第一集《守护》中讲述。
此外,央视英语频道(CGTN)就本次COP15大会,推出系列报道,介绍中国在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贡献。深圳国家基因库主任王韧接受专访。
深圳国家基因库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工作进展
在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深圳市政府为联合理事长单位的理事会指导下,深圳国家基因库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目前深圳国家基因库已保存2万余份植物种子资源,包括农作物、经济作物、野生植物中具有重要科研和经济价值的物种;以及来源于60种动物的细胞系资源3000余份;微生物菌株资源4.2万余株,16.4万余份;同时建立了三大技术体系,包括植物物种采集、保藏和鉴定的技术体系,动物细胞分离、体外培养、细胞检测和超低温存储的技术体系,微生物菌株筛选、鉴定和保藏的技术体系,以此为基础提供个性化技术服务;并发布线上开放共享门户,大大提升资源共享、获取技术服务的便利性。
同时深圳国家基因库拥有全球领先的国产化、Pb级基因组数据产出中心,以及高效、安全的生命科学领域信息数据分析平台。结合以上强大的生物样本及信息存储能力、基因组信息解读能力,深圳国家基因库建立了数字化的生物多样性基地,通过分发共享高质量的生物资源、提供优质全面的技术服务,支撑生物多样性研究机构开展生命科学研究。
目前深圳国家基因库已为20余家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提供资源,包括动物细胞、植物种子和菌株等,并支撑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如参与生菜群体测序国际合作项目,打造世界最全的生菜资源库及遗传信息库;以及支撑目标为破译地球上所有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将推动人类在理解、利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迈上新的起点。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深圳国家基因库真诚地希望与全国各大科研基础设施联动,与全球的科研/产业等相关机构合作,把深圳国家基因库这一世界领先的存、读、写一体化的基因库建设好、使用好,充分发挥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作用,为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而努力,共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