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你听说过“品水师”吗?
谈及“闻香师”“品酒师”,很多人可能并不陌生,
不能吸烟,不能使用香水、气味芳香的护肤品,不能吃具有气味的调味品(如大蒜),还要避免接触强烈挥发气味的物品(如汽油、柑橘)……在“品水师”的生活里,有许多条条框框。
但是如果你以为只要遵守这些规则,就能成为一位“品水师”,那你就错啦!
“品水师”是怎样炼成的?
据了解,在国家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106项水质标准中,自来水绝大部分指标都可以通过各种分析仪器和设备来进行检测。但嗅味属于感官指标,需要根据人的嗅觉和味觉进行感知和识别,目前还没有仪器设备可以取代人的这两种感观能力,必须通过人工检测完成。这就是“品水师”的由来。
在此之前,这项工作都是由水厂化验室人员、运行班组的人员来兼任的。由于人的嗅觉和味觉灵敏度上存在差异,可能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了进一步把好自来水水质安全关,近年来,成都市自来水公司建立了嗅味检测能力测评机制,从公司水厂运行和化验岗位细分出“品水师”。
嗅味检测能力测评机制是什么呢?通过配制不同种类不同嗅阈值的盲样样品,对水厂运行人员和化验人员进行培训和反复测试。能够正确描述出所有嗅味类型的人员,可成为“品水师”,评选出嗅味辨别能力最强的员工担任首席“品水师”。同时,也会根据每年的测评结果进行动态调整。
走进成都市自来水二厂,小新见到了“90后”首席“品水师”王兰英。和想象中的“高大上”不一样,元气丸子头、圆框眼镜、微黑皮肤、灰蓝色工装……朴实、踏实、干练,是王兰英给人的第一印象。
就读工程造价专业的王兰英2013年6月大学毕业后进入成都市自来水二厂。一开始她只是一名运行值班员,从事一线制水生产工作。后来,公司细分出了“品水师”岗位。在接受化验知识的专业训练、嗅味检测能力测评等层层考验后,王兰英于2019年3月通过考核,正式成为了一名“品水师”。
工作期间,王兰英接受了高强度的嗅味检测培训,反复训练和强化嗅味辨识。在4万余次的嗅味检测中,王兰英建立起了条件反射,能敏锐判断出存在于水体中的各种嗅味及类型,通过考核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成都市自来水二厂的首席“品水师”。
“品水师”和“品酒师”“闻香师”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当提及这之中的区别时,王兰英表示,酒和香水本身是具有特殊味道和气味的物质,而“品水师”的主要任务是识别自来水中除正常氯味以外的其它任何异常的气味和味道,以确保自来水的感官性状良好。并且在水中出现异味时,快速发出预警。
听上去“高大上”实则枯燥乏味
喝水是一件简单事,但“品水师”却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那么“品水师”究竟是怎样正确品水的呢?
“第一步,‘品水师’需要闻原水样的嗅味,品出厂水样口感;第二步,煮沸后再次判定嗅味;第三步,进行水样色度对比。”王兰英说道。“‘一闻、二尝、三观色’,这是我在实际工作中自己总结的感官指标检测小技巧。”
除此之外,“品水师”的工作环境必须要保持空气流通、卫生整洁、无异味产生。全部器皿都要清洗干净,不带任何气味。
“是不是和你们想象中的不一样?”王兰英笑问,“实际上‘品水师’这份工作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大上’,其实是非常单调的。”
谈及家人和朋友对自己职业的看法,王兰英说,“他们都觉得我的工作非常有意义,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因为我是供水人的一员,他们对自来水产品的品质也很放心。”
成都环境集团所属自来水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世恩表示,“品水师”其实更像是一个预警员,相比仪器检测,一定程度上可以更直接、快速地综合评判水质风险,一旦发现异常,公司将根据“品水师”的嗅味检测结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分析产生嗅味的物质,采取相应措施,杜绝不合格水进入下一个制水工序,确保出厂水百分之百合格。
陈世恩说,“我希望大家能了解的是,嗅和味等感官指标只是国标106项指标的一部分,自来水的整个检测过程不仅仅是靠‘品水师’完成的,而是坚守在水质检测各个环节、各个岗位上的所有供水人的努力一同完成的。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确保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嗅味检测是自来水生产环节里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我们对此做了一些提升,但其实它只是自来水水质监测工作的一个缩影。一个‘品水师’或许常年累月也没有发现一个异常数据,工作重复又枯燥,但我们需要的是百分之百的安全,所以这份工作虽然普通,但却十分重要。”陈世恩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