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报报道,遍布城区的出租车扬招站,如今陷入尴尬境遇。招手叫不着车,电召屡屡失败,个别站杆上监督热线对不上号,停车位被私家车霸占……为方便市民尤其是老年人打车设立的扬招站,未来该往何处走?
如今网约车大行其道,路边扬招出租车的方式,似乎越来越“不合时宜”。但是,对于部分市民,特别是还没有掌握网约车技能的老年人,扬招站叫出租,是他们的生活习惯,甚至是他们叫出租车的唯一方式。近年来,不少老人都遇到打车难的问题,在街头想叫个出租车,往往半小时乃至一小时没有一辆车停下。
扬招站之所以不受待见,是因为跟不上信息时代的步伐。既然信息智慧能够给予更多人出行便利,那么,出租车扬招站同样有在信息智慧加持之下合理存在、发展壮大的可能。当公交、地铁、共享单车都纷纷加入智能行列,出租车扬招站是不是也能智能起来,让市民特别是老年人享受到数字社会带来的出行便利?
“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同样适用于群众出行的需求。比如是否将站点原有的方柱进行改造,设置叫车按键,与网约车平台进行对接,方便市民不用手机就能实现网络约车。这样,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手机没电的人、手机没在身边的人,甚至是接客地点不便于出租车驶入的人,都能出行无忧。当然,扬招站点的监督电话不能失灵,网络无形,但制度的监督和制约永远在线,则能让更多网约车企业和司机自觉敬畏规则,同时准确及时地找到更多生意。
信息互联,不应落下任何群体,不应留下任何死角。如果出租车扬招站能够成为群众出行的网络信息提取站、司机减少空驶直达目标的载客站、公共交通秩序的安全站,那么,更多消费者特别是老年用户,将感受到更多信息社会带来的温暖与便利,以及更多城市公共设施智能化、人性化带来的温暖与善意。
(作者: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