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来临,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多发,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多。专家解释说,血管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气温骤降会导致血管收缩,管腔狭窄,引起血管痉挛,引发血压波动,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北京市民的第一大死因。 从西医角度来看,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50岁以上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冬季如何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人在夜间睡眠时,身体各系统处于半休眠状态,早上醒来后,心跳增快,血压迅速升高,这时候如果猛然起来,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所以清晨醒后,最好在床上静卧几分钟,让人体有个适应过程。同时也尽量不要过早外出锻炼身体,以免出现意外。
冬季寒冷,特别是当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衣。心脑血管遇冷容易收缩、痉挛,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进一步诱发心肌梗死或者脑梗死等意外疾病,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另外老年人尤其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勿用冷水洗脸、洗衣,以免寒冷刺激导致血压升高。
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高血脂,平时饮食要清淡,减少脂肪摄入,注意“两多两少”,并戒烟限酒。饮食宜荤素搭配,戒烟戒酒,低盐饮食。食物尽量多样性,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做到营养均衡。切忌跟风盲目进补,因为油腻、高热量、高脂、高胆固醇和高糖食品容易导致肥胖,特别腹部脂肪堆积,是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
适度运动可促进血液流通,减少血栓发生风险,能有效提高机体抵抗力。温度适宜时,可根据自身条件做些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户外运动应注意保暖,心脏不好的病人建议太阳出来后再运动,避免在清晨、晚上或雾霾天气运动。当天气不好时,可在家锻炼,做家务也是不错的选择。
情绪平稳忌冲动,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压病等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失眠、焦虑等,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进而增加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