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昨天(12月7日)发布,我国秋粮收购进入高峰,各地优化服务,确保颗粒归仓。

秋粮,主要包括稻谷、玉米、大豆三个品种。从上市时间看,先是南方稻谷,然后是华北玉米,最后是东北的稻谷、玉米和大豆。9月中下旬以来,秋粮收购工作由南向北陆续展开,目前已进入收购高峰,进展总体顺利。截至目前,主产区累计收购秋粮1310亿斤,与常年水平大体相当。

从收购进度看,总体上呈现“稻谷稍快、玉米略慢、大豆持平”的特点。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403亿斤、粳稻362亿斤,进度均快于去年。累计收购大豆23亿斤,与去年进度相当。累计收购玉米522亿斤,比去年略慢一些,但也达到近几年同期平均水平。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 秦玉云:国家有关部门先后批复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等6省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截至目前,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稻谷91亿斤,有效发挥了政策托底作用,切实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

优化产后服务 确保颗粒归仓

为了帮助种粮农民减损增收,确保颗粒归仓,各地也都优化产后服务,抢抓进度,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指导各地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管理、服务、运营,为种粮农民提供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粮食提档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秋粮上市以来,山东280家产后服务中心帮助农户清理烘干粮食100多亿斤,节粮减损4亿斤。浙江杭州市临安粮食储备、电力供应和农村电商以及运输物流共同组建粮食加工联合体,统采统购,统收统销,通过市场需求定制生产,每亩地农民平均可减少支出100元以上。四川353家产后服务中心清理烘干粮食20多亿斤,节粮减损1.4亿斤。江西326家产后服务中心覆盖近1400个乡镇、530万农户,预计带动农民增收超过3亿元。

目前,我国已建成54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覆盖全国1000多个产粮大县;为农户提供科学储粮仓近56万套,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需求匹配、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专业化、社会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