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时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暨月壤入港揭幕仪式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由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在港正式亮相。探深空,访明月,解天问……几十年来,国家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探月“绕、落、回”三步走目标已如期完成。此次多名航天科学家以及月壤到港,不仅展现了祖国航天科技的硬核实力,更是引发了香港社会的热烈反响,激发了很多香港青少年致力于祖国发展的热情。

本次“时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览在《我和我的祖国》歌声之中正式揭幕,由嫦娥五号从月球采集回来的土壤样本在香港会展中心亮相。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这是人类时隔44年再次获得月球样本,这次月壤首次入港,吸引众多香港市民前来一睹真容。本次展出的样品重量为77毫克,样品盒整体采用特种玻璃制成,可以起到放大的效果,让参观者看得更加清楚。能够近距离观察到中国自己的探测器从月球上带回的土壤,这让香港各界人士大开眼界。

除了月球土壤之外,本次展览通过实物展示科学家使用过的物品、书信以及探月装置等具有吸引力的展品,立体呈现百年来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学救国,科技报国、兴国、强国伟大事业的感人故事。

现场还设置了一些VR互动环节,让参观者更加全面的接触到航天知识。

为了让香港市民更多的感受到航天科学的魅力,本次活动还邀请到了多名航天科学家来到香港,包括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等。这样豪华的阵容,也被很多媒体称作“宇宙天团”。他们走访了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多所中小学,与香港青少年分享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最新情况,也让航天热潮在香港持续升温。

83岁的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在和学生们的交流中时刻不忘鼓励年轻人加入到航天事业当中。陈柏錀是香港培侨书院十二年级的学生,平时经常在学校活动中担任司仪的他,却发觉这次同学们的反应有些不同。

他们走访了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多所中小学,与香港青少年分享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最新情况,也让航天热潮在香港持续升温。83岁的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在和学生们的交流中时刻不忘鼓励年轻人加入到航天事业当中。陈柏錀是香港培侨书院十二年级的学生,平时经常在学校活动中担任司仪的他,却发觉这次同学们的反应有些不同。

香港培侨书院十二年级学生 陈柏錀:这次龙院士来了,我发觉同学们都很踊跃地想问问题。我觉得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这令我感叹到,原来影响力如此大,我真的从来都没有想过,一个人可以影响在座那么多人。

在和龙乐豪院士短暂的接触中,老人家儒雅平易的作风,坚持奉献的精神,让陈柏錀感受颇深。

香港培侨书院十二年级学生 陈柏錀:他一辈子都投放在航天事业当中,才能得到这样的成就,我希望未来一直坚持自己想做的东西不放弃。

从小就对科技充满兴趣的陈柏錀,平时喜欢研究计算机和机器人,父母也期待他未来能够在更广阔的天地有所作为。除了分享从事航天研究的乐趣和经验,这些国宝级的专家还传递了科研工作不怕失败、勇于探索的精神。

88岁的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就向香港理工大学的学生们讲述了自己的一次失败经历。

中国工程院院士 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 戚发轫: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教训最深刻的是我年轻的时候,参加中国第一个研制的导弹东风二号。这个失败最大的教训是我们没有做充分的地面试验,匆匆忙忙上天了,把问题暴露在天上,给国家带来这么大的损失,一辈子不会忘记。

廖伟骢是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听到戚发轫院士的话,他的感触很深。

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 廖伟骢:。我们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我们就不停试。科研最有意思的是每一次试的时候,都会带给你一个很大的满足感,因为这些东西不是一板一眼,是要自己去想,然后自己去设计、去摸索,而这个过程本身是很满足。

廖伟骢在香港理工大学的科研团队还参与了嫦娥四号和天问一号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分析与评估工作,这次展览中的VR互动环节,也是由他们团队设计的。本次交流,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与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总监张熇也专程来到了他们的实验室参观指导,能和专家进行近距离的交谈,廖伟骢觉得受益匪浅。

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 廖伟骢:上一辈,或者上上一辈的航天人,不是看他们的东西就能学到,得和他们一起相处一段时间,了解他们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怎么样看、先想什么、会先做什么。

中国近年来在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成就,让廖伟骢觉得无比自豪,而前辈们从无到有的奋斗精神,更让他觉得钦佩。

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 廖伟骢:他们从什么都没有,搭到现在有神舟五号,有杨利伟,还有天宫天和……你不觉得很帅么?觉得是一件很厉害的事。

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仅铸就了辉煌的历史,也为包括香港学子在内的中国年轻一代创造了未来广阔的舞台。访港的科学家们带来的不仅是自豪,更有满满的希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 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 戚发轫:我们那一代解决有无问题,人家有,我们没有,现在我有了,做到了。现在的青年面临着什么挑战呢?做到赶超,你没有我有,你有我比你强,所以任务很艰巨,我相信年轻人,包括香港的年轻人,肯定比我们老一代干得更好,因为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一代比一代强。

一份期待,一份嘱托,在年轻人的心中萌芽着,激励着他们,在航天事业和科学研究,又或者未来大湾区和祖国的建设中,挥洒青春和汗水。

每到学校交流,结束时科学家们都被香港的年轻学子们团团围住求合影、索要签名、追问问题。吸引香港公众的不仅是中国航天所取得的成就,也有中国航天事业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背后原因。

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 龙乐豪:1949年解放以后,我才开始上小学。我曾经是一个从牛背上走下来的火箭总设计师,我是一个典型的知识改变命运的代表,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龙乐豪的今天。

中国工程院院士 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 戚发轫:最高尚的爱、最伟大的爱是爱国家,爱这个国家才能把你最宝贵的东西献给这个国家。现在不需要抛头颅洒鲜血,只要把时间、知识、精力献给岗位、献给事业、献给国家,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

“最高尚的爱是爱这个国家”,科学家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让更多香港年轻学子融入祖国发展的理想抱负拔节生长,也在更多香港年轻人心中厚植了家国情怀。

从2003年起,国家航天员和航天科学家已数次访港交流。中国航天正不断刷新人类探索宇宙的纪录,这一系列巨大成就的取得,包含着香港同胞的热情支持,也离不开香港科学家的积极合作。

现在,香港正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规划,积极参与国家各方面的发展。“最高尚的爱,最伟大的爱是爱国家”。相信类似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唤起香港市民特别是年轻人的航天热、科技热,还能进一步提升香港民众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认同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