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拉开一米……”3月13日早上,威海市高新区怡园街道滨州街社区的核酸检测点,72岁的何宝玉来回提醒着排队的居民保持距离。连续工作多日,何宝玉的声音明显有些沙哑,但温柔的语气中仍带着力量。

“每天的工作能圆满完成,很大一部分力量来自辖区的党员、楼长、网格员、志愿者。”滨州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锦绣说,在防疫一线的这些志愿力量里,有夫妻同奋斗,有母女共接力,也有何宝玉一家祖孙三代齐上阵。

“作为一名党员,疫情出现的时候,就应该冲在前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何宝玉说,“苦点累点都不算什么,只要能贡献出我的一份力量,我就高兴。”

3月8日晚间,当小区楼下的广场搭建核酸检测点时,何宝玉就下楼帮了一通忙,并当场报名当了志愿者。3月9日,是筛查的第一天。“我是凌晨3点50左右过来的,忙活到了第二天深夜。”对这种“白加黑”,何宝玉并不服老,“我当过兵,不怕累。”

除了维持秩序,何宝玉的另一项工作是“喊楼”。“核酸检测前,社区通过微信群发了通知,我们也拿大喇叭喊过了,但总担心有老人听不到,就得挨家挨户去敲门。”何宝玉说,他的这项工作有“助手”——外孙陈曦。

陈曦其实还是一名高中生,他只能在上网课的间隙参与志愿服务。听见姥爷的喇叭声,同样身穿志愿者马甲的陈曦,从家里一路小跑赶了过来。分工很简单,何宝玉拿着扩声器在楼下喊,陈曦负责上楼挨家挨户敲门询问。原本只是想替姥爷跑跑腿,但志愿服务带给陈曦的触动很大,“看到了很多人的辛苦,也看到了很多人的配合,对‘万众一心’有了更深的理解。”

回到核酸检测点,爷孙俩遇见了这个家庭最主要的志愿力量——何妍,此时她正负责信息登记。

看着父亲和儿子都参与到志愿服务中,何妍很自豪,“志愿服务在我家是习以为常的事。我爸每周都去老年公寓做两天义工,我在一家爱心联盟做公益志愿者也有四五年了,现在很高兴看到孩子也参与进来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