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乐陵市市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专管员将山东健康码平台的场所“反向扫码”爱心牌和一张服务卡送到社区居民家中。“我和老伴儿年纪大了,不会用智能手机,前几天志愿者帮我们制作了爱心牌,从‘扫码’到‘被扫码’,我们无智能手机人员也能轻松出行。”居民王国杰说。
服务卡上登记着专管员的联系方式及服务内容,既解决了老人和孩子出门“扫码难”的难题,又建立起点对点的“志愿服务桥”。
疫情防控的当下,一部手机、一个绿码,成为进入公共空间的通行证。然而,这让不少不会使用或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儿童等群体遇到了“门槛”。为破解这一难题,乐陵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各级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文明实践专管员、文明小管家、社会志愿者等组建“扫码帮帮团”志愿服务队,开展“送码”到街、到巷、到家“三到”行动,推动落实公共场所“反向扫码”,并在乡镇(街道)、社区(村)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设立“健康码”免费打印点。
像这样精准对接百姓需求,就地就事组建的特色服务队,乐陵市有253个,从“老娘舅”服务团到“暖妈妈老师队”、从“和事佬”调解队到“和乐唠忙团”红白事服务队……近2000名志愿服务者活跃在全市14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32个家庭站、社区和“乐小亭”“文明小巷”精准开展服务活动。同时,“小板凳”宣讲员、“草根名嘴”以及好媳妇、好婆婆、身边好人等组建的“乐有新声”宣传方阵走街串巷开展拉呱交流式的“美德分享会”“文明传播会”等活动,让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最近,因为身体不适,70岁的王文海不能到暖心食堂吃饭。村里的文明实践专管员在文明实践云平台上帮着点了“需要长期送饭”的志愿服务单,每天都有志愿者响应、接单,给老人上门送饭,有时还顺道给捎东西。“这个文明实践活动挺好,离着老百姓近。”王文海说。
群众与文明实践距离的拉近,得益于乐陵市依托文明实践“云平台”建立的“一呼百应”志愿服务机制。市级专业总队、文明单位、文明实践所(站)、公益组织等多元一体的“1+168+130+N”的志愿服务队全部进驻平台,把文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到了“屏端”“指尖”。群众只要在平台上注册为志愿者,不仅能作为被服务者发布需求,又能作为志愿服务方,单独回应或者组团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老百姓有需求,“随时待命”的上百支志愿服务队、上百个志愿服务资源能快速响应。
“虽然组织小区里上千人核酸检测很累,但让我感到充实满足,体现自己的价值也是一种幸福。”4月30日,在乐陵市文明实践“云平台”上注册成为志愿者的泰山现代城小区居民张延,通过点击平台上“就地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单子之后,就近转换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疫情期间参与信息摸排、核酸检测、防控值守等志愿服务30余次,服务时长200余小时。
仅今年5月份,乐陵市通过文明实践就地转换的志愿者达3500余人,文明实践云平台上已累计超过5000名群众注册成为志愿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文明实践中体现个人价值和寻找幸福感,全市“人人享受文明、人人践行文明”蔚成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