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被称为银行净值理财元年,然而回顾这一年中银行净值理财的收益波动,曾经由储户转身成为“投资者”的角色,在临近年末的时候,又纷纷“变回”了储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经历了今年四月、十月两轮银行净值理财大面积亏损之后,十一月银行理财市场上的净值产品受央行降准释放流动性的利好出现短暂止跌回升后,进入十二月份,银行R1(低风险)、R2(中低风险)净值产品收益仍在下跌,成为年内第三波下跌。根据央行12月12日发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95万亿元,同比多增1.8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2.25万亿元;另外央行公布今年前十月的居民定期存款增长11.5万亿,同比增加 4.2万亿,如果算上11月新增的2.25万亿,1至11月份居民存款同比增加超过5万亿元。

“资管新规落地首年,银行理财也开启净值化时代,但是从今年全市场的表现来看,并不如人意的,尤其经历了两次净值理财的大面积亏损之后,11月银行理财市场上又出现了赎回潮,使得债券市场资金面紧张,央行降准释放的流动性资金和7500亿元特别国债的发行似乎未能缓解这一局面,导致进入十二月银行净值理财亏损还在持续。”对此,上海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固收部总经理徐涵(化名)12月13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银行理财投资者“变回”储户

“我去年底认购的某股份制商业银行15万元的净值理财产品,到现在已经过了封闭期,收益只有1.28%,连七天存款的收益率都达不到,开放之后我果断赎回存了两年定期。虽然现在银行存款利率低,但总比净值理财每天看着收益在跌好。”12月14日,上海一位银行理财投资者程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程明进一步表示,在他的银行理财结构中,从下半年开始就基本不再认购净值理财了,包括低风险的R1产品也不认购了,只做短中期的定期理财以及小金额活期理财,至于投资股市和基金的想法目前没有。

事实上,《华夏时报》记者也从银行理财市场上多方采访获悉,上述以程明为代表的银行净值理财投资者重新成为储户的现象不在少数。

“投资者心态的变化和投资行为的日趋保守,解释了当前央行金融数据中住户存款增幅每月超万亿的原因,当然每月住户存款新增超万亿全部来自于银行净值理财的流出,但至少有相当一部分确实是表外的银行净值产品重新成为居民的存款。”上海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分析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规模已经逼近30万亿元,但是普益标准发布的三季度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显示产品的产品发行数量环比都在下滑。具体而言,截至今年九月,全市场共存续理财产品33666款,环比减少172款;21931款为封闭式产品,环比减少597款;从投资性质来看,固收类产品共有30064款,环比减少218款。

“从12月5日起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了5000亿元长期资金,但是十年期国债收益在12月6日出现了短暂下降之后,12月7日收益率再次出现回升,但是债券基金和银行净值理财仍在下跌。原因还是市场资金还是不足,整体供应量不足以应对需求量的增加。比如有人预期未来经济会转好,手头资金又不足,所以只能继续抛掉手上的国债换成现金进入股市等领域投资。加上很多买理财的都是普通居民,根本无法接受理财亏损,所以发生大面积的挤兑,纷纷把理财赎回,换成了定期存款,而银行理财产品被抛售使得银行理财经理不得不继续抛售债基去兑现,一般债基类理财产品主要构成就是国债,债券价格受抛售影响而下跌,从而产生了恶性循环。”上海一家大型券商机构债券市场分析师黄熙杰12月15日受访时称。

黄熙杰也表示,为了进一步释放流动性,央行也在同日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6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金融机构需求。

银行理财子“留客”难

事实上,前端债券市场的承压和末端理财客户的赎回,让银行理财子公司面临的压力更大。

记者了解到,现在很多银行的APP界面净值理财产品收益基本都不直接显示当日盈亏。

“现在我们都不敢向客户推净值产品,只能建议存量产品开放后如果是亏损的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如果略有收益的也建议换成定存。”上海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余珊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

值得关注的是,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有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开始发行低波净值产品来“留住”客户。以长三角地区一家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发生的一款稳利低波固收产品为例,其产品的投资策略为100%配置于与产品期限匹配的资产并持有到期,可以让客户获得确定的票息收益;此外,该产品还采用了摊余成本法估值,可以使净值曲线相对平滑,整体的抗波动能力得以提升;另外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则是发行的一款纯固封闭式15个月纯债产品,业绩参考基准为3.60%至4.00%,也是100%投资固收类资产,同样采用摊余成本法,消除持有净值波动风险。

“净值化转型压力与市场剧烈波动之下,银行理财发行低波理财应对净值波动、稳定规模,更类似于主动贴近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一次‘向下兼容’行为。对银行理财产品来说,采用摊余成本法的好处是,可以抹平净值波动,投资者每天看到的收益相对稳定,是一条向上倾斜的平滑曲线。”对此,上述长三角城商行理财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12月14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不过,市场人士也表示,过于长久的封闭式净值理财对于当前市场客户的受欢迎程度,也需要观察。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分析指出,当前市场已形成了“债券市场收益率上行-理财产品赎回-债券市场收益率进一步上行-理财产品进一步赎回”的恶性循环。如果考虑到有相当多的理财产品是定开型的,考虑到理财净值下跌和“破净”导致客户的持有体验较差,定开型的产品陆续到期后多会选择不再续作,这会让理财赎回产生的恶性循环的时间冲击被拉长。

“要终结近期的恶性循环,短期看需增加接盘容量,引导保险资金、银行自营及证券自营有序承接被市场抛售的债券,不仅是要增持国债,更重要的是要扩大信用债、银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的持有规模,降低市场波动率。”李奇霖表示。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