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月12日,深圳市工信局印发《关于实施阶段性支持工业经济运行措施的通知》提出,鼓励工业企业扩产增效,帮助工业企业开拓市场,并扩大相关医药用品企业生产能力。此次深圳发文助力工业经济稳增长,是对其此前提出的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进一步增强深圳工业经济运行能力战略的有力践行。

中国是全世界工业门类最全的国家,诞生出一批万亿级工业强市。但需要看到的是,我国工业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出现了过早过快下降的趋势。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2006年的32.5%下降至2020年的26.3%;尽管2022年回升到28%,但仍需要在认识上、政策上对工业制造业予以关注。

长期以来,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被当作“经济转型成功”的标志。许多城市“痴迷”于去工业化,对于看起来更高大上的金融、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趋之若鹜。

近年来,去工业化的弊端正逐渐显现出来,一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工业产品低端过剩、高端不足,部分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重要设备等还要依赖进口;同时,国际上地缘冲突频发、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加之部分订单遭印度、越南等国分流,给我国制造业带来的压力有所增加。有无完整且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愈发显得重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需要澄清认识、加强政策支持,有效发挥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力争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和工业投资增速处于合理区间,以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大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方面的研发投入,着力解决“卡脖子”痛点、节点,进一步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锻长补短。

只有把握住我国经济结构性和深层次矛盾等问题,使工业不被边缘化、空心化,才能使我国工业制造业更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像深圳一样注重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城市不断增多,如天津、汕头、常州等地均将高质量发展工业作为重要任务积极谋划。相信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框架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重新举起工业立市大旗,以发展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工业制造业,助推我国制造强国建设。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