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北京市代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丰台区颐养康复养老照护中心院长施颖秀在现场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持续改善民生的部分,“报告中提到累计建成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424家,养老助餐点1168个,可以看到政府对于养老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大,落地效果非常明显。”


【资料图】

施颖秀履职六年以来持续关注养老。今年,她带来了包括《关于乙类乙管后建立养老机构科学防疫和政策长效保障机制的建议》《关于为“以老养残”家庭完善残疾人福利保障体系的建议》《关于加快长期护理保险第六险在全市全面铺开的建议》等在内的共计7项建议。

政府工作报告“接地气儿” 支持养老服务也可帮助经济复苏

“我在基层从事医养结合服务,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治理和我们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息息相关。基层社区治理特别需要数字化的、智慧的手段,我看到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及了这方面的工作,同时还解决了一些像数字鸿沟、老年人如何适应数字化的问题,这些方面可以说特别‘接地气儿’,特别适合我们的老年人。”施颖秀告诉新京报记者。

此外,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扩大内需,积极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和高质量发展,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对此,施颖秀表示,报告中提到了积极培育数字消费、文化消费、绿色消费,也提到了支持养老服务等消费,让消费热起来,让经济活起来,“其实目前老龄化的程度比较高,而且老年人有消费能力,也有消费观念。我觉得支持养老服务也是促进消费的重头戏。同时对于稳就业、促进消费增长、激发民营企业活力这方面,对经济复苏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我非常期待。”

履职六年持续关注养老

施颖秀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今年已经是她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第六个年头。这六年来她持续关注养老,每年都会带来5到6个和养老、医疗、社区治理相关的建议,有的还被提为了议案。

“我的建议首先涉及养老机构在后疫情时代,也就是乙类乙管之后应如何科学防疫和管理,如何加强对养老机构的长效政策保障机制。”施颖秀告诉新京报记者,“养老机构按防疫要求将内部分区管理,应科学分析和研判机构内分区管理的可操作性和必要性;正视养老行业三年封闭式管理带来的人员离职率和职业损伤,积极做好养老行业人才挽损工作和人才快速补充替岗机制。此外,我呼吁医疗资源和转运资源的绿色通道搭建,要更及时更高效,不能通而不绿,切实缩短救治和转运的时间,为养老机构配备必要的监护仪、制氧机和紧急救助转运设备,建议医疗机构下沉到养老机构查房,就地及时诊治,以缓解医疗床位不足。”

通过调研五十多个中重度残疾,特别是精神和智力残疾的家庭,施颖秀发现有一类以老养残家庭,家中只剩高龄老人和中重度残疾孩子,这类家庭往往面临经济和生活的双重困境。为此,她呼吁,健全对此类家庭的政策保障,“一是能够有老残一体供养的社区机构,对这种特殊家庭应该予以特殊的政策关爱;二是当老年人去世或失能失智以后,对残疾孩子要有所保障,建立对老残家庭的管理监督人或意定监护人的严格监管措施,通过保险、信托等手段,建立老残家庭的基本生活质量和财产安全的保护伞。”

“近几年,我一直在连续呼吁长期护理保险在全市全面铺开,这能够解决失能老年人的照护困境和经济压力,也可以解决供应端问题,让养老人才和养老服务不断的丰富,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宣传,将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第六险发动企业和个人全面缴费,加强筹资力。”施颖秀说。

(文章来源:新京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