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长三角多地率先发布“1号文件”,打响提振经济的第一枪。其中,多地政府将金融支持作为促进实体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
1月30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沪府规〔2023〕1号),其中多次提到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比如,开展延期还本付息和续贷服务;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贴费。
(资料图片)
1月28日,安徽省召开“新春第一会”,并在同日发布了《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实施方案》,要求对存量规模较大、当前收益较好或增长潜力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资产,着力用好金融工具重点盘活。
同日,浙江省委也召开了“新春第一会”,提出迅速落实“8+4”经济政策体系,推动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快速见效,使政策真正发挥引导、保障、支撑作用。其中的“4”即为财政金融、自然资源、能源、人才等4张要素保障清单。
1月16日,江苏省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苏政规〔2023〕1号),将“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放在第二部分,包括设立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贷款,实施支持制造业等更新改造设备优化政策,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部分行业加大票据融资支持力度等。
此外,央行上海总部1月16日也召开2023年货币信贷工作会议,除了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外,还提出了精准有力落实好稳经济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做好房地产金融工作、继续做好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三大具体部署。
可以看出,金融支持,尤其是信贷服务成为了金融机构开年的重点工作,重点投向小微企业、实体经济。
信贷投放关键词:民营、实体、小微
一家江苏地区城商行上海青浦支行的副行长告诉记者,现在信贷投放的重点就是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
沪上一家股份制银行张江支行行长也表示,信贷开门红期间,上海市的银行主要面向的企业从体制内的国企、央企转向民营企业,业务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重点围绕科技、普惠及重大工程。
上述张江支行的行长表示,在信贷领域,上海银行的两大投放重点,一是上海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是在普惠贷款方面,除了继续支持国企改革外,更多将资源转向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企业、特定制造业领域和新兴科技企业,即上海“3+6”产业中的企业。此外在区域方面,主要关注在浦东引领区、临港新城、五大新城等重点地区。
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长三角银行普遍降低利率,拿出了真金白银的诚意。
南京银行南京某支行的贷款经理告诉记者,2023年该行新推出针对小微企业的放贷优惠。她表示,该行贷款余额充足,面向小微企业的利率一般在3.65%。采用房产抵押,若评估借贷人房产价值超过150万则有望享受3.3%的利率。除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等基本资料外,该行还需要小微企业出示公司的销售收入报表、上下游的销售合同等材料。针对负债的企业,如果企业收入水平可覆盖负债金额,经银行检查企业征信与涉诉情况良好,即可考虑予以放贷。从审批材料到放贷最快可两周完成。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某支行的贷款经理介绍,针对小微企业,比起年化利率4%左右的常规信贷,从2022年底起至今,小微企业通过房产抵押贷可享受最低3.35%的年化利率,贷款金额最高可达房产价值的60%,从审批到放贷一般需要2-3周,主要参考房产价值与公司营业情况(营业执照、营业收入、在做项目、回款可能性等),最长可借十年,但是需要一年还本一次。该经理表示,该行每月月末有较多客户提款,可能会出现当天贷款额度不足的情况。
浙商银行杭州一家分行针对小微企业的年化利率一般在4%左右,针对部分企业也可以低至3.5%。
信贷服务形式多元化:FPA逐渐兴起
大力支持实体经济,不断增加贷款规模是银行信贷工作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从风险管控的角度,监管对贷款的管理呈现收紧的趋势,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提升信贷管理能力和金融服务效率。
1月8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三个办法一个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三个办法一个规定”包括《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等信贷管理制度。
其中,主要的修订内容包括,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贷款的受托支付标准,优化受托支付管理要求,提高受托支付执行的有效性;明确贷款期限要求,引导商业银行有效防范贷款期限错配风险,优化贷款结构,等等。
银行业人士表示,“三个办法一个规定”对信贷投放的管理标准更加明确,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信贷呈现出由传统的单一贷款转向FPA(含发债在内的泛信贷)的趋势。
FPA(Finance ProductAggregate)即客户融资总量,指一家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不限于传统表内贷款的全部融资规模。由于对公贷款不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唯一方式,随着商业银行业务不断丰富发展,债券承销、债券投资等也可以支持实体经济。因此,FPA逐步成为不少银行使用的指标。
上述张江支行的行长告诉记者,银行为企业提供资金需求的方式更加多元了。今年开年以来,FPA在部分银行逐渐兴起,在实操中,除了债券,银行也会和投资机构合作,通过银行的杠杆效应为企业提供更加多样的资金来源。
“银行一方面扮演撮合投资机构与企业的角色;另一方面,也与投资机构风险共担。银行的融资活动更关注企业短期的风险和资金回本的需求,而投资机构相对更关心企业的长期回报和风险收益的波动问题。两者有不同信息获取渠道,也可以进行信息共享,双方既获取了增量信息,也分担了彼此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他表示。
房地产行业预期回升,企业预期缓慢复苏
要实现较大程度的信贷规模增长,记者采访到的两位支行行长都表示:“难度很大”。
上述股份行张江支行行长解释道,站在支行的角度,它的信贷规模增长与所处区域和客户群体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上海中心城区由于产业空心化,以及传统客群——国有企业的信贷需求下,信贷投放就会困难些;而一些新城、开发区可能就会相对容易。
记者了解到,部分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需求仍保持观望态度,相比于对小微企业经营贷的优惠程度,房地产开发贷略显冷淡。
上述南京银行南京某支行的贷款经理称,该行不向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提供利率优惠。一直以来,该行面向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的信贷投放并不多,贷款门槛卡得比较死,“主要因为这两类行业市场波动较大”。如果是建筑行业企业申请贷款,审批除常规资料外,还需提供施工资质。
其他银行也表示,对房地产开发贷正常放款,并无特别优惠政策。
对于房地产行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预期在回升,疫情影响逐步减小的情况下,二手房带看量在逐步上升,但这对二手堆积库存的消减究竟有多少正面作用,尚未可知,目前的数据无法支持任何结论。他表示,只靠市场调节效率不会太高,还是需要更直接的政策支持,需要打破老百姓的观望心态,盘活改善需求。
随着密集的经济提振措施出台,企业对未来业务经营的预期逐步回暖。
一家水泥上市企业的首席财务官表示,他所在的企业处于发展成熟期,基本上执行款到发货,账期相对较短,账面资金多,对贷款的需求也相对较少。
去年这家水泥企业经历了2001年以来需求下滑速度最大的一年。他对记者表示,预计今年水泥行业将会呈现温和复苏的态势。水泥行业主要服务于三个领域:市政民用、房地产基建、重点工程。预计2023年房地产行业会从底部逐渐上行,缓慢恢复;基建在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支持下,预计今年也会有较大的增长。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