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
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为探究信贷投放的重点流向,《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多家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具体来看,多家银行对信贷投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制造业、“专精特新”、普惠金融等领域仍是主要发力点。
【资料图】
在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国有大行积极履行大行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头雁作用,为实体经济“输血补气”。
“今年以来,工商银行坚持靠前发力,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尽管今年1月份实际工作日数量受到春节假期影响,但截至1月底,全行投放公司贷款超9000亿元,净增量是去年同期的1.5倍。”工商银行有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结构上来看,重点支持制造业,截至1月底,全行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净增超过2000亿元,是去年1月份增量的2.1倍,其中中长期贷款较年初净增近1000亿元,是去年1月份增量的1.8倍。
今年以来,随着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有效回升,农业银行贷款投放总体延续2022年的良好势头。《证券日报》记者从农业银行获悉,该行今年将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重点做好涉房贷款、基础设施基金配套融资、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投放。同时,加大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个人贷款投放力度。
普惠金融是建设银行三大战略之一。建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有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3年,建行将继续加大对小微制造业、信用贷款、首贷户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加快推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等关键领域工作落地,持续提升综合客户服务能力。
《证券日报》记者从中国银行了解到,今年以来,中行持续以金融力量助力企业跑出“加速度”,实现“开门稳”。例如,中行陕西分行强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已实现全省“专精特新”企业100%触达。
多家股份制银行多措并举服务实体经济,为今年一季度经济“开门红”贡献金融力量。《证券日报》记者从中信银行获悉,多地分行为先进制造业开辟绿色通道、助力外贸企业走出去、为“专精特新”企业定制纯信用贷款产品等。
记者从南京银行上海分行获悉,该行立足服务上海区域、服务实体经济,1月份信贷投放重点继续围绕小微型企业普惠业务、科创型企业展开,持续打造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特别是针对初创期企业,通过区别于传统信贷的评判眼光提升贷款获得性。
杭州银行公开信息显示,1月份该行信贷投放好于去年同期,贷款增量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约20%,主要贷款投放方向为对公贷款及普惠小微贷款。预计2023年全年信贷投放总量会高于去年。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月份信贷数据表现强劲,从结构上来看,中长期信贷占比较高,说明企业主体对未来的信心有所恢复,从而进行投资扩大生产,进而带动就业及居民消费意愿。预计一季度,企业端投资意愿将进一步增强,信贷增长则与之相匹配,二季度居民端的按揭贷款需求将有所增长,推动经济向上向好,实现全年经济稳增长目标。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