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汕头市大健康产业总体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但产业整体规模不大,总体实力不强,产业链、创新链尚未完善等现实短板仍然制约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此背景下,汕头市提出成立行业协会抱团发力、集聚发展。3月20日,众盼之下,筹备已久的汕头市大健康产业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汕头大健康产业进入全链协同共进、多元融合发展的崭新阶段。

从“散装”走向“整装”,汕头市大健康产业协会的成立对汕头完善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新成立的大健康产业协会被寄予当好行业的引领者、推动者、开拓者的厚望,将为汕头大健康产业蓄势赋能。历史的车轮向前,汕头大健康产业正重整行装再出发。

现状行业分散、核心竞争力不强

“有人曾问我,什么是大健康产业?我开玩笑跟他说,你能告诉我什么跟大健康不相关的吗?大健康产业范围很大,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汕头大学创业学院院长郑慕强以一个诙谐的玩笑道出了大健康产业所涉及的范围之广。

大健康产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牵动发展,是一个覆盖面广、产业链长、融合性强的产业,不单纯局限于医疗技术产业,而是涵盖了与人民健康相关的各类产业。汕头大健康产业门类齐全,是涵盖了化学制药、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医疗服务、旅游康养和医药贸易流通的大健康全产业链,拥有一批医药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可以说有基础、有优势。

汕头市委、市政府把大健康产业作为“三新两特一大”六大产业之一来重点扶持,推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集群逐步发展壮大,近两年来先后有粤万年青、泰恩康医药两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为大健康产业注入新力量。

数据显示,2022年汕头市大健康产业单位共有1584家,全市大健康产业规模近300亿元,其中,医药制造业增势强劲,2022年产值83.10亿元,同比增长42.5%,产业整体发展迅猛。

与此同时,汕头市大健康产业的产业短板亦十分明显:企业规模不大,分布分散,未形成集聚发展态势,核心竞争力不强。“协会的成立是汕头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也是企业的迫切愿望。”汕头市大健康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皇麦世家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赖作勤说,近年来成立行业协会的呼声越来越大。

从去年开始,当地就成立了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工作专班和汕头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咨询委员会,统筹协调推进该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市委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快推动汕头大健康产业发展有关工作。

有工作专班的积极推动,又有汕头市科技局、工信局、卫健局等市直部门以及各区县的指导,全市大健康产业企业单位对成立协会翘首以盼。历经一个月的策划、筹备,汕头市大健康产业协会应运而生。据介绍,新成立的大健康产业协会由汕头市从事大健康产业生产、科研、检测、经营、服务的企业,以及医疗康养机构和其他相关社会团体组成,目前已有超120家企业加入。

“企业得知成立协会的消息后,都非常积极自愿加入协会,希望借此实现抱团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汕头市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工作专班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郑宗武说,未来协会将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在产业招商引资、行业管理、强链补链、推动企业做强做大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聚力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做优做强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汕头市大健康产业协会由包括泰恩康医药、万年青制药、仙乐健康、洛斯特制药、皇麦世家食品等多家大健康领域的龙头企业共同发起,泰恩康医药董事长郑汉杰当选首届会长。

“当选会长,兴奋之余,更多的是责任。”郑汉杰表示,协会将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保健食品等行业,推动“产、学、研、医”一体化建设,搭建活动交流合作平台,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形成有效合力,促进汕头大健康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同时,协会将发挥政府参谋助手作用,协助政府开展招商引资,为政府建言献策;帮助企业创造商机、开拓市场,推动汕头大健康产业不断做优做强。

“作为汕头大健康产业的一员,我们企业今后将会加大在汕头的投入,在研发、生产、高端制造、工厂建设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同时在汕头探索发展康复医疗等高端产业。”汕头市大健康产业协会荣誉会长、广东万年青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欧先涛认为,协会的成立是大势所趋、各界所盼、众望所归,能够推动汕头大健康产业发展,为全市人民身体健康提供更坚强保障。

汕头市大健康产业协会副会长、广东卫康有害生物防制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明说,大健康是潜力巨大的新兴朝阳产业,大健康产业协会的成立对营造良好行业氛围、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推进作用。作为一家从事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的大健康企业,企业将进一步搭建好公共卫生与健康科普培训基地平台,努力创造更洁净、更健康、更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在协会成立大会上,汕头市大健康产业研究院、潮汕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产品开发技术平台、汕头市大健康产业质量提升技术服务平台等平台揭牌成立。协会与“潮医智库”、汕头市医学科学院、大健康与生命科学产融联盟共建合作协议,聘请了30名国内大健康领域产业研究学者、医疗服务专家等作为协会顾问。当天参会的金融机构与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信贷支持超100亿元,实现金融赋能产业发展。

汕头市中医医院院长陈超直言,汕头原来的医药格局比较分散,尤其在民间,一些医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疗效好坏有待评定。成立潮汕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产品开发技术平台,旨在进一步收集、整理民间技术,对民间医药技艺疗法加以整理提升,尽可能推动优秀内容向市场转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未来产业在拉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占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汕头的大健康产业刚刚起步,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未来将大有可为。”陈超说。

未来因地制宜出台产业发展规划

大健康产业具有“四高一长”的发展特点,即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服务,要推动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给足医药企业发展信心和底气,离不开政府的多方面支持。

近年来,汕头市科技局制订出台了《汕头市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汕头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等大健康领域的科研攻关,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与此同时,汕头逐渐形成一个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并于去年6月举办了产学研“面对面”生物医药产业专场对接会,促成高校与本地生物医药企业对接合作。但产学研活动毕竟时效性有限,可持续性不强,因此,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促成产学研的对接机制常态化。

业内人士指出,汕头优越的山海景观、优良的空气质量、扎实的制造业基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丰富的医疗服务资源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这种情况下,如何整合上述资源赋能大健康产业?一个具有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产业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据汕头市大健康专班有关负责人透露,近期将出台有关汕头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到2026年全市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将形成产业集聚发展、创新生态活跃、基础设施完善、空间布局合理的大健康产业发展体系;力争到2035年全市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通过创建国际健康华侨城、打造国内知名现代医药制药产业基地、构建东南沿海医药贸易流通枢纽体系和建设东南沿海旅游康养高地,形成“一核引领、一环驱动、两带拓展、多点联动”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一二三产业高效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在空间布局上,汕头市大健康产业将按照“一个中心,两大园区,三个集聚区”的空间布局来谋划推进。在华侨试验区规划建设一个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中心;按照“成熟一个打造一个”的工作思路,分别在六合产业园、华侨试验区建设两大园区,在金平区、龙湖区、南澳县全力打造各有特色的三个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全力打造汕头国际大健康产业智谷。

相关

大健康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企业、行业专家——

在技术创新上

不断沉淀

“大健康产业与全民健康息息相关,关系国计民生。也可以说,大健康产业的稳步发展,对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和落实将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汕头市委、市政府在此时举办2023年汕头市首届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成立汕头市大健康产业协会。”3月20日,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人社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原局长唐霁松在汕头市首届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发表致辞。

他认为,大健康产业“高关联度”的特性,使得近年来不断延伸拓展,产业融合、多元化发展成为趋势,出现很多新兴模式,比如“医疗+养生+旅游”“医疗+地产”“养老+地产”“工业+医疗+旅游”“药品制造+观光”等,呈现出更多的产业增长点,对这一行业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出更高要求。

大健康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大健康产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齐聚一堂、畅所欲言,激起业界智慧碰撞的“火花”,共同为汕头大健康产业发展贡献“金点子”。

发挥侨乡优势集聚资源人才

“汕头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创新,要紧密结合汕头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确保技术创新方向与产业发展方向相吻合、相一致。”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宗云岗围绕“如何更好推动大健康产业的技术创新”,对汕头大健康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宗云岗称,区域和技术的发展都需要竞争,技术的创新要结合汕头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方向,一方面要突出前瞻性,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强内部挖掘、塑造内生优势;另一方面要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形成技术上的互动和延伸。此外,要充分运用好汕头地方特色,发挥全国经济特区和全国著名“侨乡”优势,抢抓全省产业转移重要机遇,利用本地高校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吸引更多大健康产业相关资金、资源和人才集聚。“要和其他区域形成差异化竞争,把自己的特色优势给充分展现出来。”

他还建议要给技术创新营造环境,尤其是对大健康产业来说,营造创新的环境更加必要。“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宗云岗建议,汕头大健康产业要保持定力、坚定方向,在技术创新上不断沉淀,在未来真正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借力资本、高校资源创新发展

“医疗大健康产业要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要创新,创新才能引领未来。”广州大健康与生命科学产融联盟发起人、丹麓资本运营副总裁刘玉龙介绍道,每一次新的产业高峰的形成,往往是需要时间的磨合以及下探的蓄力,从近年来他与潮汕地区的健康、医疗企业接触情况来看,潮汕地区“下探的蓄力已经够了”。

刘玉龙建议,由于医药创新往往“风险前置、利润后置”,医药健康企业可以选择通过跟相关产业资本机构合作,携手孵化和培育创新企业。非常期待跟汕头大健康产业协会一起,合力建设医疗健康生态圈资源,助力企业攀登产业高地。

汕头大学创业学院院长郑慕强在前期调研中发现,汕头的大健康产业跟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相比,产业集聚度不够、相对比较分散。从研究的角度来看,由医药企业带头集聚成立大健康产业协会,来带动整个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意义重大。

郑慕强建议,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要争取在原有产业优势品种和细分领域做得更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实现相对领先。同时,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本地高校的优势,加强学科、科研之间的合作;作为高校各学科的带头人也可以思考如何与本地产业有更深入的联接,例如商学院可以承接产业分析、政策解读服务,法学院可以参与制定行业规则,新闻学院、文学院可以传播大健康故事,医学院可以加强培养大健康人才等等,共同来将大健康产业做强做大。

资源共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广东泰恩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汉杰和广东万年青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欧先涛分别分享了他们深耕医药领域的经验和带领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心得感悟。

通过20多年的运营,泰恩康积累了多领域药品的不同销售渠道与终端资源,营销运营网络已经覆盖全国28个省级区域,销售队伍人数超过300人,并依托在OTC领域的营销网络优势,持续推进自主品牌医药产品、医疗器械产品等业务的市场建设。作为“潮汕老字号”,万年青拥有的101个药品批文中,有10个独家品种、4个独家剂型,以及32个原研产品,多个产品获得国家奖项。

“进入资本市场更多考验的是公司未来持续经营能力,这不仅需要企业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更需要企业有自己的特色。”郑汉杰坦言,创新,一定是医药企业的底色,泰恩康愿意将资源优势共享出来,与市场各方强强联合,共同耕耘创新沃土,培育创新药硕果。

“我们要摒弃‘做大不做强’的发展模式,专注在细分领域做深和做细,用前沿技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汕头市大健康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洛斯特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琏认为,大健康产业可以通过生产工艺改进和智能化、数字化升级等手段,提高技术标准,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在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做细做实产业布局,并加强区域医学合作,推动医学与生活相融、与资本有效结合,从而进一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