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如何激发上海的创新活力?我认为执法检查要对关键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昨天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科技自立自强能力综合执法检查。启动会上,市人大代表许丽萍呼吁,就科技创新领域的关键议题,政府可以和科学家、企业家建立对话机制,厘清当前哪些领域应当为、可以为,哪些领域难以为,为什么难以为,一起破解难题。

为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本市先后出台了《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和《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着力破解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问题。启动会上,市科委、市科创办、市发改委、市教委、市经信委、市人社局等对照三部法规的核心条款做了自查汇报。

与会者均表示,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重构,研发合作、技术贸易、人才交流面临新的形势。科技创新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应用导向、场景驱动成为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新模式。而面对新形势、新使命,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可谓重任在肩。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形势、竞争格局下,我们要研究上海在基础研究领域哪些可以重点发力,哪些可以承担国家使命,哪些可以先行先试形成上海经验。”市人大代表陈馨说。

人才在创新中的意义不言而喻。市科委相关人员坦言,目前本市科技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壮大,缺乏引领世界科技前沿的顶尖科学家群体。从事重大原创理论、能引导前沿学科发展的顶尖科学家较少,缺少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建立理论体系、创立独特方法并形成学派的科学家群体。另外,重点领域创新人才培养和储备力度也不够,人才评价机制有待优化,有利于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机制亟待完善。

市人社局提到,因各主要留学目的地国际教育政策变化,海外引才数量存在一定变数。建议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服务“伯乐”奖励计划资金支持力度,激励优质猎头机构聚焦本市重点产业领域,为上海引进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同时引导更多本土猎头机构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全球布局,延伸和拓展海外引才触角和网络。

“创新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作为应用技术研究领域的代表,许丽萍认为,“国有企业要考虑内生动力的激发,民营企业在意公平竞争的环境,科学家做基础研究希望有容错机制,这些都是影响创新活力的因素,建议政府和科学家、企业家就创新领域的关键问题建立对话机制,一起破解难题。”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慧琳、张全参加启动会。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