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即将迎来“3·11”大地震及海啸发生十周年之际,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福岛第一核电站多座受损反应堆建筑辐射极强,加大从反应堆中取出乏燃料棒(使用过的核燃料棒)的难度,可能导致福岛核电站报废作业进一步推迟。

据《东京新闻》27日报道,日本原子力规制委员会一个调查小组26日发布这份报告。福岛1号机组包裹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混凝土安全壳顶盖在氢气爆炸中移位掉落,2号和3号机组的顶盖保持原位。这些顶盖由3层钢筋混凝土制成,每个直径约12米,重约465吨。

日本福岛核电站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2011年3月16日公布的一张照片显示爆炸后第三反应堆(左)的损坏及散发白色烟雾的情况以及第四反应堆(右)的现状。(新华社/EPA欧新)

调查报告估计,1号机组安全壳顶盖上附着的放射性铯活度在100万亿至200万亿贝克勒尔,2号机组为2万万亿至4万万亿贝克勒尔,3号机组为3万万亿贝克勒尔。

共同社解读,福岛核事故发生时,1号至3号机组内的放射物活度估计总计70万万亿贝克勒尔。这意味着大约十分之一的放射物残留在反应堆的安全壳顶盖上。

安全壳顶盖附近的辐射量同样惊人。其中,2号机组建筑的最大辐射值达每小时10希沃特。人暴露在这种强度的辐射中,大约1小时就会死亡。

2015年3月7日,在日本福岛县大熊町,路牌指示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方向。(新华社记者刘天摄)

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正在推进福岛核电站报废作业,取出乏燃料棒被视为“最难关”。4座机组中,受损较小的4号机组已于2014年12月全部取出乏燃料棒。按照日本政府和东电设定的报废时间表,应在2031年取出所有乏燃料棒,在2041年至2051年完成报废。

最新调查结果无疑加剧取出乏燃料棒的难度,意味着难以通过打开安全壳将乏燃料棒取出。《东京新闻》解读,日本政府和东电将不得不修改报废时间表。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断电,三座机组相继堆芯熔毁,大量放射物泄漏。

原子力规制委员会调查小组负责分析福岛核事故,2014年10月发布调查结果。最新报告汇总2019年9月以后调查结果,篇幅326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