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东莞市2021年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暨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现场工作会议在大朗镇松柏朗村召开。会议总结以往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工作经验,部署今年的创建工作,还为东莞市在2019年、2020年(共15个)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的单位颁发牌匾。

会议强调,推进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关键在基层,村(社区)作为社会治理最基本的单元,需要第一时间面对灾害、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灾害。社区综合减灾能力水平和开展自救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自然灾害的损失大小。因此,持续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能有效调动和整合基层各类减灾资源,落实各项减灾措施,不断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增强城乡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各镇街(园区)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着力树立典型,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提升城乡社区减灾能力的新思路、新手段、新办法,高标准完成今年的创建工作,把东莞市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打造成一批理念先进、设施完备、演练有素的东莞名片。要全面开展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建设,提升基层灾害救助能力。

会议指出,目前全市镇、村级应急庇护场所有465个,实现了应急庇护场所市、镇、村全覆盖。今年,根据国家、省减灾委工作部署,市减灾委办公室组织了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气象局、市地震局等单位对今年申报创建的社区(村)进行评选,确定了东城街道岗贝社区、大朗镇巷头社区、中堂镇潢涌村、厚街镇白濠社区、清溪镇大利村、石排镇中坑村6个社区(村)为东莞市今年创建单位。截至目前,东莞市累计成功创建121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在全省率先实现镇街全覆盖。(作者:谢颖、莞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