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谚语说:“小满暖洋洋,不热也不凉。”这时夏收作物已经灌浆饱满,各种绿色植物枝繁叶茂,尤其是桑树叶子长成了。温暖的气候,丰盛的食物,是最适合养蚕的时节。

北方虽然不以蚕丝为纺织主业,但孩子们以养蚕为乐趣,在我小时候是很普遍的。我上小学的时候,一过立夏,同学们之间就互相赠送蚕卵。我记得蚕卵都附在一张张纸上,像芝麻一样,一粒一粒的,一张纸上密密麻麻地有上百个蚕卵。我每年都能从同学那儿得到,拿回家找一个笸箩或大纸盒子,里面铺上高丽纸,把蚕卵纸放在里面。过几天小小的蚕宝宝就孵出来了,都在纸上蠕动。这时要赶快采一些嫩嫩的桑树叶,铺在幼虫身上,它们自己会缓缓地爬到叶子上,开始吃桑叶了。桑叶上不能有水,都得先擦干净,要不然一潮湿蚕就要生病。它们不喜欢光,每天我都换好新鲜的叶子,盖好盖儿。蚕长得很快,我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去看蚕宝宝,课间同学们交流的话题,也是各自养的宝贝。小东西食量很大,不停地吃,不断地拉。我毎天放学可有事儿干了,给它清理排泄物,把垫在下面的纸抽出来,铺上干净的高丽纸,换上新鲜的桑叶,看着它干干净净,长得白白胖胖,再辛苦我也乐此不疲。

桑叶是在每天到学校的一棵大桑树上摘,同学们此时大都养蚕,都摘低处的叶子,很快就稀少了。胆子大的同学就爬到树上去摘,下面是一片笑哈哈的同学等着捡,大家都满载而归。回家把叶上的浮土擦干净,为了保鲜,用干净潮湿的蒸锅布包上,每天取出几片喂蚕。我家大门外就是菜市场,在这个时节,卖菜的摊位也卖桑叶,有时为了救急,我也在摊儿上买。

大约经过二十多天,蚕长得又大又粗,中间还要经过四次蜕皮。体长差不多十厘米时,食量下降,腹部渐渐透明,头胸部昂起,并且上下左右摆动身体,这说明它要吐丝结茧了。

上小学时有毛笔字课,得自己带毛笔和铜墨盒。墨盒里要垫几层丝绵,用丝绵掭笔很光滑,并可以储存墨汁,不会流出来。所以我们就不能让蚕吐丝成茧状,于是就想出一个办法,拿几个小饭碗儿,用高丽纸蒙在碗口上,用皮筋儿系紧,把要吐丝的蚕放在上面,它就会乖乖地在碗口儿不停地转着圈吐丝,最后形成一个圆形的丝绵片儿,几张丝片放墨盒里就够用了。当然我们这是小玩闹,与此时南方农村大批量的养殖不能相比,南方盛产丝绸,以此为主业,所以小满也是很隆重的祈蚕节。

蚕吐完丝,形体变小成纺锤形,大约过半个月,变成了蚕蛾,全身白色,雌性个子大,雄性个子小,交尾后就开始排卵,我就把蚕放在纸上,让它在上面排卵,等明年立夏后,可以送给同学或自己养。

这一个多月,我天天看着它们,从卵到成蚕、吐丝、变蛹、成蛾、产卵,真是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同学们也都天天津津乐道,交换养蚕经验,显摆自己得到的蚕丝。那时玩具少、娱乐少、作业少,但和大自然的交流却多了,小满养蚕也是当时小孩子很流行的一种时尚,不知何时这个习俗就消失了。又到小满了,我真希望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辛勤喂养自己蚕宝宝的温馨场景。

(作者:何大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