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10时30分,在郑州机场南跑道12R端头,多架飞机正在联络道起飞等待线处排队,等待空管部门的指令。在距第一架即将上跑道起飞客机约100米远的地方,吴俊辉一脸黝黑,身穿浅绿纯棉短袖工作服,两只手里紧紧端着一把双管驱鸟专用猎枪,枪口朝下,眼睛直视远前方。
吴俊辉来自郑州机场飞行区管理部鸟防室。眼下,正是酷热时节,为了航空器和旅客的安全,郑州机场员工冒着高温炙“烤”,全天候精心呵护两条跑道,其中高温驱鸟就是“必修课”。
此时,郑州机场晴空万里,大太阳像巨大的火盆悬挂在头顶,晒得人头皮发麻,吴俊辉暴露在太阳下的胳膊发红发疼。专业温度计显示:地表温度已达到48摄氏度。
10时32分,两只小麻雀突然从机坪草丛中窜飞出来。等飞至3米左右的高度时,吴俊辉快速抬起枪口,飞机的轰鸣声似乎没有影响他;扣动扳机,后坐力将吴俊辉的右肩膀向后明显推动了一下。枪响过后,两只麻雀吓得立即掉转方向,向郑州机场南跑道的东围界外飞去。
与此同时,吴俊辉的同事燃放了一颗低空驱鸟弹。民航规定,机场是禁止携带火柴、打火机等明火进入飞行区的,火源需用专业的电子喷射枪。如果燃放专用驱鸟弹,需要把驱鸟弹放进特制的燃放支架中,并使用电子枪点燃。点燃后,很快就能在10多米高的空中炸响,鸟类听到这些声音后会迅速飞撤,在起降区域消失得无影无踪。
放了几枪后,吴俊辉和同事将弹壳一一捡起,放在专用工具箱里。他一边轻揉右肩膀一边说,“我们每人一个班,根据季节的不同、鸟的多少,提前领不同数量的专用枪弹;打了多少发,还剩多少发,交班时都要记录清楚。”
时间来到11时20分,地面温度已经超过50摄氏度。吴俊辉松口气,紧张的表情短暂放松了下来。在如此酷热的情况下,毫无任何遮挡的机坪,热得难以立足,但吴俊辉他们却没有佩戴遮阳帽,没有拿毛巾,也没有戴水杯和瓶装矿泉水,是忘记了?
原来,“为确保跑道和航空器的绝对安全,我们驱鸟的,不能戴太阳帽,不能拿毛巾,更不能拿瓶装矿泉水、水杯一类的东西到驱鸟工作现场。”吴俊辉说,因为郑州机场两条跑道非常宽阔,风力较大的情况下,很容易把太阳帽、毛巾、矿泉水瓶、水杯等吹到跑道上,会给正在起降的飞机带来严重后果。
“我们渴了,只能换班去跑道两头的工作房间狂喝开水,擦擦汗,用热毛巾敷敷眼,减轻阳光对我们眼睛的灼热刺激。”吴俊辉说。
郑州机场飞行区管理部副经理时祥红介绍,作为驱鸟队员,都盼望着高温天气,因为鸟们也怕热。一旦遇到高温天气,鸟就找地方避暑了。这样,驱鸟队员就能够轻松休息一会儿。队员们戏称:唯恐鸟击愿天热。
盛夏的郑州机场,两条跑道上,飞机频繁起降,跑道围界外郁郁葱葱。环保专家说,鸟的多少是检验自然生态好坏的重要标志。
“同国内其他机场一样,郑州机场周边自然生态也在不断改善,随之而来的是鸟类活动数量逐渐增加。”时祥红说,目前,已在郑州机场周围发现了21种活跃的鸟种,活动频次较高的鸟类主要有麻雀、燕子、喜鹊和云雀四种。同时,郑州机场地处我国鸟类主要迁徙路线之一,每年4-5月、9-10月是迁徙鸟集中迁徙阶段,在此期间,鸟类的穿场飞行也给飞机的安全起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鸟”压力。
郑州机场鸟击防范室主管李志斌说,鸟击防范室践行“三个敬畏”精神,严守安全底线,驱鸟工作“早预判、早发现、早执行”,采取“以生态治理为主、被动驱赶为辅”的系统性防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鸟类撞击飞机的可能,全力为广大乘客保驾护航。
据悉,为确保两条跑道的运行安全,郑州机场已将两条跑道中心点两侧10公里的范围,纳入鸟防常态化管控警戒治理区,制定了“一场一策、一季一法、一鸟一防”的防范方案,投入使用了观测夜间鸟类活动情况的红外线夜视仪、高效率雷音炮等新科技产品,丰富了郑州机场驱鸟手段。该机制执行以来,鸟类在郑州机场周边的聚集活动明显减少,有效降低了鸟类入侵郑州机场核心防控区域的概率,将鸟类对航空器的影响降到最低。(记者 宋敏 通讯员 李猛 施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