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准确预报变幻莫测的天气是什么体验?今年57岁的郭金兰说,强天气来临前,跟踪天气系统、监视雷达回波、风场、温度等要素演变……浑身上下每一根神经都高度紧张,就像上“战场”一样;发预警的时候,一字一句斟酌,生怕有一点纰漏,像“强迫症”一样;预报出现偏差的时候,及时复盘,找出失误点,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自责难受……“每一次预报对预报员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从业36年来,她对预报员这份职业愈发热爱。
2018年汛期,台风“安比”带给北京的一场暴雨过程,给郭金兰带来了一次少有的挑战。“历史上台风对北京造成影响的降水过程,实在太少了,我们对于台风影响的预报经验明显不足。”
郭金兰跟同事们经过充分会商讨论,7月22日确定预报结论:23日后半夜至24日全市大雨到暴雨,山前及东部、南部有暴雨,个别点大暴雨。23日下午,郭金兰和预报员们发现,当日8时多家全球数值预报模式均将台风路径略往东调,暴雨落区仅在北京东部边缘。
到底要不要调整此前的预报结论?会商室的气氛异常紧张。在综合考虑了北京的地形分布特征等因素后,郭金兰和预报员们决定全市雨量预报维持不变。
凌晨2时,会商室大屏幕画面不断切换。凌晨3时,通州区率先有降水回波进入,和此前预计的开始时间完全吻合!就此,降雨逐渐向西北推进,并按预报的情况逐渐展开。“当时的心情真的无法言表,很激动很满足!”郭金兰回忆说。
如今,公众对天气预报的要求已越来越高,“比如对于降雨的预报,人们更多的是问几点下、下在哪里、具体下多大,越来越精细,每一点都不能忽视。”郭金兰说,天气预报总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像长期困扰预报员的“各类灾害性天气及局地性中小尺度系统带来的高影响天气”,就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但郭金兰迎难而上,作为一名有34年党龄的老党员,她带领预报员们一起分析了百余次暴雨、大雪、沙尘、大雾、高温、寒潮、初雪等个例,分门别类,总结经验。
对“急难险重”的各种重大活动的天气预报,郭金兰也总是积极参加,像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以及即将举行的北京冬奥会,郭金兰一次都没有落下。
(记者:骆倩雯)